湖北: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努力建设农业强省
今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建国以来首次“九连增”,农民收入年均增长约15%,农业发展进入历史上的时期。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省。这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总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抓住“黄金十年”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加速土地流转提高耕地利用率
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土地问题是“三农”的基本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兼业化、老龄化趋势突出,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徘徊不前;与之相比,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具有明显优势,在保障产品供给、应对市场风险、推广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兴力量和生力军。近年来,湖北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探索形成了“春晖”、“禾丰”、“彭墩”等多种类型的流转模式,以“土地入股,农企联姻,链式经营,四方共赢”为核心的“春晖模式”,被誉为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土地流转速度逐年加快,通过转包、转让、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的面积达到691.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5.3%,有127.3万户农户参与了土地流转。
下一步,要以深入贯彻实施《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为契机,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加强和规范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明晰所有权的基础上,充分放活经营权,重点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和社区股份合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使之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二是要大力抓好流转服务和纠纷仲裁平台建设。重点推进乡镇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乡镇流转平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县级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流转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平台,进一步畅通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渠道,多途径、多层次化解农村土地矛盾。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建立健全承包、调整、流转、仲裁等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法律政策咨询、流转基准价格指导、合同签订指导、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服务,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推行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对农产品数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我省农业发展仅靠农业水土资源大幅度增产的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实现增产已难以为继,今后仅靠传统的农业科技很难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近年来,全省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在动植物优良品种、节本增效技术、种养模式、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环境保护、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不断改革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建立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等制度,着力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近五年,全省粮棉油良种应用面积累计超过3亿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推广应用“生猪150”、“蛋鸡153”等养殖模式,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位居前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高出2个百分点。
下一步,要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工作的意见》,建设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县,有效集聚各方面的科教资源,形成科教兴农的合力。围绕优质稻、双低油菜、蔬菜、茶叶、生猪、淡水产品等优势和特色产业,构建科技平台,打造全产业科技链条。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进一步解决好优良品种、种养、机械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实施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抓好种养业生产性服务人员、农业创业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人员、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及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科技示范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多个主体作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继续做好技术推广,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
湖北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样,粮棉油、果茶菜、猪禽鱼产量位居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多而不优”、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近五年来,全省大力建设农业板块基地,推进农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结构,种养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根据地域和天气特点提出了“南油北麦”的种植调整方向,种植业总产值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畜牧业成为千亿元的大产业,在大农业中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淡水鱼、小龙虾、河蟹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水产品名特优比例每年上升约1.5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76%。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6月,我省农产品共拥有15个中国,38个,274个湖北,400多个湖北商标。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6897.9元,连续两年增幅高于平均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三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总额居中部。
下一步,要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稳定的粮棉油业、的园艺业、特色的畜禽业、的水产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服务业。围绕粮食、棉花、油菜、蔬菜、水果、茶叶、畜牧、水产等重点产业,发挥各地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农业强市、强县,夯实农业强省基础。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扩大种植马铃薯和玉米等高产作物,在适宜地区推进水稻“单改双”、“籼改粳”,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经济作物标准园建设,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快实施水产精养鱼池改造和标准化养殖,提高种养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扶持“农超对接”,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