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之二:实体经济将获更多政策支持
综合中央近期表态和专家学者观点,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突出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为实体经济营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加宽松良好的环境、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为重要着力点。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多管齐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很可能成为明年经济政策的一个亮点,这一思路预计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体现出来。
实体--制造业困难的一年
十八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2年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年初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直到9月才因稳增长政策显效而转正。因此,当前强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工业运行减速的幅度较整体经济还要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被认为是保证经济增长8%的充分条件。然而早在9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把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速从年初的11%下调1个百分点到10%。从已经公布的前10个数据来看,的8月份只同比增长了8.9%。
“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经济整体上处于下行趋势,而且增速下滑的幅度超出了预期。造成工业经济下滑的原因,既有供给层面,也有需求层面。其中,供给层面主要体现为潜在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需求层面主要体现为产出缺口为负,而且偏离程度很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
从数据上看,9月份开始工业生产有所回暖,但是在企业层面生存状况仍然较为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罗仲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他最近走访的多家企业情况看,中小企业主认为当前经营情况确实已经到了低谷,但是何时能够反转还看不清楚,他们对明年形势并不乐观。
经营困境带来了实体经济“空心化”风险日益加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朱金周博士表示,我国金融体系脱离服务实业的本位、社会资本虚拟程度不断高涨、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偏低、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实体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等问题,正不断持续侵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进而导致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风险日益加大。全球性经济不景气以及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亦强化了这一风险。
据朱金周分析,制约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很多,既有顶层设计不到位因素,又有市场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是多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但最根本的原因无疑是推进实体经济的生产关系已经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已经超越“供小于求”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阶段,而无论体制改革还是企业创新能力都没有跟上实体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由此造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匹配是实体经济利润率偏低、产业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增长--中速将成长期趋势
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市场普遍认为,这一提法淡化了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更强调增长的质量问题,而增长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实体经济能否健康发展。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测算,随着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于2010年开始负增长,推动过去30余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和资本供给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条件,都趋于减缓经济增长。保持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潜在增长率,主要手段要么是提高劳动参与率,要么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如果未来我国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由于服务业的效率改进慢于制造业,那么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绝不意味着工业与服务业的此消彼长,而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业链的分解分工进而向服务业的延伸。因此必须在深度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应基于市场机制,依靠企业来实现这种转型。
根据多方预测,尽管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可能略高于今年,但是制造企业的情况却可能比今年更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年经济总体的特点将是平稳,无论是物价方面的压力,还是增长进一步下滑的压力,都会比今年减小。但是企业的日子并不会好过,可能出现洗牌,坏的企业退出,好的企业不断成长,这是经济转型的必然。
从中长期看,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说,当前中国工业发展面临新机遇,但是也遇到了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六个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速度型效益”加速缩水;国际竞争加剧,市场重心可能转移;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强;综合成本上升,外需下降,传统产业盈利空间急剧缩小;行业利润分配严重失衡;挺过“阵痛期”与追求短期目标矛盾。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表示,工业增长属于供给的增长,当前工业增长面临的成本压力上升,社会责任成本上升,科技方面又缺乏重大突破,中国工业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是中长期客观趋势。
为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提出,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要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此外在微观方面,要努力创新求进。
政策--营造宽松良好环境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须政策到位。《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进一步减税、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对科技投入的鼓励都是明年可能的政策扶持手段。
朱金周说:“企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体,逐利是企业家的责任。促进更多的资本真正回归到实体经济的推动力就是要让企业在实体经济中有钱可赚,获得比虚拟经济中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政府可以通过结构性财税等政策工具对市场资源进行恰当的引导和配置。一方面要加大对实体产业的扶持力度,调节各类投资的平均利润率,保护实体产业的积极性,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创新要素保障机制,防止原材料、资源与劳动力等多种因素过快叠加,从而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提升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
有预测称,明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改变是,财政上的扩张力度将有所控制,结构性减税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增支,成为明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载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表示,结构性减税尚有较大空间。结构性减税的规模界定可从财政赤字规模、增支减税对比、财政收入形势等方面入手。在结构上,应以增值税作为主要减税对象;在路径上,应使增值税“扩围”与 “降率”二者并进。
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淘汰行业落后产能也将是明年产业政策的着重点。最近,国务院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召开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明两年是八大行业重组的关键时期,国务院要求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速度推进此项工作。据悉,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九部委正在酝酿相关政策,着力推进钢铁、汽车、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
明年还可能加大对企业科技投入的鼓励。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表示,明年将考虑对企业的技改研发投入进行所得税抵扣。
金碚说,现阶段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政策走向将直接决定中国企业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建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实现产学研体一体化,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开发新市场。
- 1361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2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3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4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91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3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8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0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9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