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效”:农业耕种技术的革命
农业专家称:“高光效”是一场“耕作革命”
“高光效”栽培技术,就是将田地的垄向调整至磁南偏西18度至20度,以达到光照。同时,采取宽窄行组合垄种植法,把单垄单行65厘米改成大垄双行170厘米,提高垄间透光率,增加粮食单产。农业专家将该技术的运用称为一场“耕作革命”。
为了做好“高光效”技术示范工作,延边州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州农委、州财政局2013年全州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工作方案》。春耕时节,州农委等涉农部门在和龙市东城镇召开全州水稻高光效插秧示范现场会,宣传、部署和推动高光效技术示范工作。州及各县市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屯、农户,向农民广泛宣传高光效相关政策。除省级财政高光效补贴外,各示范县市财政部门安排配套资金,加大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力度,增加了“高光效”新技术示范的投入。州农委和州科技局联合举办全州高光效技术培训班,邀请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并印发《水稻高光效栽培模式和传统栽培模式技术要点》8000余份。各示范县市农业部门也以乡镇、村为单位,开展高光效技术培训,真正做到技术培训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确保高光效示范技术落实到户。全州共培训4739人次。参加高光效技术示范的广大农民热情高涨,严格按照高光效栽培模式技术要点耕作,按“高光效”栽培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明显比采用常规种植模式种植的长势好。
广大农民说:“高光效”是真正的高产技术
今年秋收时节,延边州涉农部门将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与采用常规种植模式的地块进行了测产对比,结果令广大农民和农业专家十分振奋。
敦化、龙井、和龙、汪清、珲春5个县市的水稻高光效地块和常规地块测产结果为:高光效地块平均每公顷产5071公斤,常规地块平均每公顷产4551公斤,高光效地块比常规地块增产11.4%。其中,龙井市高光效地块平均每公顷产4995公斤,常规地块平均每公顷产4222公斤,高光效地块比常规地块增产18.3%。玉米测产对比情况也比较好。敦化市雁鸣湖镇玉米高光效地块平均每公顷产6529公斤,常规地块平均每公顷产6059公斤,高光效地块比常规地块增产7.7%。全州2000公顷高光效示范田平均每公顷增产6%。农民们都说,“高光效”是真正的高产技术。
高光效:尚需解决“水土不服”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光效栽培模式有增产幅度较大等优势,但在延边州尚有“水土不服”问题。
一是延边州位于长白山脉,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多,平地少,相对高差大,水田田块小,方条田方向各种各样,适合于高光效技术的南北向方条田面积少,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二是农机具不配套,项目实施难度大。我州水稻主产区及种植大户基本上采用机械插秧,而现有的大部分进口插秧机不能调整行距为宽窄行,只能选择人工插秧。人工插秧的山区地块一般面积较小,农民自愿选择的地块比较分散,难以形成集中连片。三是插秧费用高,增加了生产成本。
农民购买高光效插秧农机具或改装农机具本身增加一次性成本,而水田调整垄向后,田块边角被甩出来,只能进行人工补栽,费时费工,效率低。我州出国务工人员较多,农忙季节更缺少劳动力,雇工费用超过200元/天,每公顷插秧人工费在2500元左右。
虽然,“高光效”技术在延边州尚需解决“水土不服”问题,但其增产幅度较大是实实在在的。州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延边州将继续推广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在落实省里任务的基础上,安排8个县市继续开展州级试验示范工作,计划落实面积将比今年增加一倍,在试验中摸索适合我州的高光效模式。特别是对今年增产效果明显的专业农场和种植大户,强化扶持和技术指导,落实高光效等技术方案,为其实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协调州内农机制造企业研发多种中、小型款式的高光效农机具,加大农机补贴力度,解决农机具不配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