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粮食增产后遇到的“瓶颈”
2014-07-07
新华网6020
核心提示:“我们合作社今年生产的小麦在1000万斤以上。来年我们想继续流转土地,扩大规模。但一些规定却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这是记者日前在陕西省富平县采访时,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仵继纲发出的感慨。
“我们合作社今年生产的小麦在1000万斤以上。来年我们想继续流转土地,扩大规模。但一些规定却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这是记者日前在陕西省富平县采访时,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仵继纲发出的感慨。
资料图
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2013年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0430亩后,发包给68户农民耕种,今年夏粮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仵继纲说,由于统一耕种、粮食品质较高,陕西省内的多家面粉和种子企业与他们签订了长期的小麦收购合同,每年要从这68户农民手中收购1000万斤夏粮,“如此巨大数量的粮食收获完毕后,需要庞大的晾晒、仓储和烘干场地和相应的设施,但当我们今年在合作社管理的土地上建好这些设施后,却收到了县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土地行政处罚告知书》,要求我们限期拆除,并对合作社作出了行政罚款的决定。现在农民都知道规模生产会带来粮食产量的提高,我们也想尽可能多的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进行统一耕作。但现实却是,由于现有土地政策的限制,合作社根本不敢大规模开展土地流转和设施建设工作,收获的大量粮食缺少相应的处理场地和设施,现在有点进退两难的感觉。”
如此处境,让陕西省凤翔县汇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芝娟感同身受。她说,由于土地政策的不配套,农民收获的大量粮食无处晾晒,合作社只能在学校、政府庭院等地方,为农民提供晾晒场地,而烘干设施无处安置,则成为在晾晒完成后,农民们面临的另一棘手难题。“从凤翔当地的情况来看,目前她们合作社这样能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系列化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还不多,许多规模化经营主体服务能力弱、管理不规范,与农村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距离,亟需出台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从而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稳步提高。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1361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2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3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4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91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3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8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0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9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