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措施关键在“落地”
2014-08-14
农民日报6350
核心提示:“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然而,入夏以来,河南、陕西、河北等12省区不断遭遇干旱。近日,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梅旭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副热带高压一直不往北走的话,可能会对黄淮地区形成比较严重的伏旱,因为我们的作物正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梅旭荣建议,要继续关注旱情的发展,特别是要做好中长期的预报。要充分做好抗旱准备,不管是用水利的方式、农艺的方式,还是用化学抗旱的方式,要选择一些适宜这些地区的技术,做好防旱抗旱的工作。旱地目前要做好的是土壤保墒,可以适当考虑用一些化学的抗旱技术,比如抗蒸腾剂。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该尽量做好水资源的调配,尽量做到及时节水灌溉,减少缺水导致的影响。在有些地区,如果中长期干旱持续下去的话,要考虑绝收以后,有没有应急的作物可以补种。
夺丰收是个常态问题。那么从长远来看,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梅旭荣认为,要做好农作物的风险区划。十年九旱的这些地区,要根据它的降水规律去布局农作物,进行调整。
二是要加强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力的培肥,包括灌溉设施的建设。“本身土壤就是一个水库,它可以蓄积更多的水。遇到连续的干旱,有了好的基础地力,又有灌溉条件的话,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梅旭荣说。
三是要抓好一系列耕作栽培措施的到位率。
“春旱在我们是最经常的。前几年小麦生长的时候遇到干旱,我们做过调研,一系列栽培技术到位了,不会发生旱情。如果播种质量不到位,管理也不到位,往往出现旱情。也就是说,农业的技术措施到不到位,造成的干旱程度完全不同。这与播种质量、播种深度,包括镇压技术的到位率都有关系。同样的干旱条件下,人家可能就没什么影响,你这儿的影响可能就很大。”梅旭荣强调,对付干旱一定要做在平常,不能临时抱佛脚。
四是一旦有严重灾害,应该及时调动各种资源、各种力量进行应急抗灾救灾,把一些抗灾减灾的技术及时地用在干旱地区,从而挽回一些损失。
梅旭荣认为,技术也好,措施也好,关键还是要“落”下去:一是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要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不能盲目地去种。二是要求科研部门把这些技术轻简化。比如一次田间作业,或者一个简单的技术产品的投入能够落实到位。还有一个技术普及率的问题。要让农民知道这项技术,还要给农民做出来,让他们看到效果,让老百姓看得到这些技术是管用的。
“我们还是强调农业生产灾害要以防为主。要从布局上,到日常的技术到位率,一直到应急救灾,如果这些组合拳都能打好的话,我们大可以从容应对灾害。”梅旭荣说。
标签:
抗旱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13541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42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83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944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65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616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37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2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589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