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卫东:倾心三农 铸魂五征
2015-06-17
中华工商时报8400
核心提示: 一边是强大的市场压力,一边是集团员工和家乡父老的期待,姜卫东和他的五征顶住了压力,将五征做大做强了。
“五征淡出四十载,倾心三农哺育怀。一路风尘酸甜辣,力搏群雄居后来。市场狂涛云涌起,全球英豪论成败。莲山铸就五征魂,冲出神州闯。”这是2004年春,姜卫东作的一首感怀诗。彼时,五征公司刚刚升格为五征集团,作为集团董事长的姜卫东面临的,是一场不进则退、退则不堪设想、进则“冲出神州闯”的集团作战。
一边是强大的市场压力,一边是集团员工和家乡父老的期待,姜卫东和他的五征顶住了压力,将五征做大做强了。
这首诗作诞生11年后,2015年初夏,记者踏足位于山东日照市市北经济开发区潮白河畔的五征集团总部。视力所及,这个占地6.8平方公里的汽车城着实让人震撼了。动辄占地几十亩的现代化的厂房,往来于各生产车间的班车,宽敞舒适的宿舍楼,丰盛可口的食堂饭菜,一辆辆陆续下线的各式农用机械和汽车,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洽谈的客户。这个汽车城,处处洋溢着勃勃的生机。
几天的采访、参观下来,记者有3个突出的感受:,五征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这个企业5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第二,姜卫东是五征的灵魂,没有姜卫东,就没有五征的今天;第三,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五征集团已经积累了相当坚实的基础和底气,将迎来一次更加辉煌的发展。
机械厂来了个年轻人
五征集团的前身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山东五莲县拖拉机站,后改为拖拉机修配厂。1973年,这个厂靠“锉刀锉、凿子凿、锤子敲”造出了辆拖拉机、拼出了辆三轮车,进入农用车行业。到1976年,累计生产拖拉机近2000台。1980年,该厂与县里其他几个厂合并,成立五莲县农药机械配件厂。1986年,厂子改名为五莲县通用机械厂。
1986年,28岁的姜卫东调任五莲县通用机械厂,先后任技术副厂长、生产副厂长。当时的姜卫东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和这个厂再也分不开了。
在老员工的眼里,姜卫东是个年轻人。但是,作为主管技术、生产的副厂长,年轻的姜卫东迅速展现出了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干练的工作作风,让机械厂的干部职工耳目一新。
6年历练下来,1992年,恰逢厂领导新老交替,姜卫东众望所归,接掌帅印,成为机械厂厂长。
姜卫东接任机械厂厂长那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热潮再一次在各地涌动。姜卫东抓住机遇,组建新班子、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机械厂的产品以全新的面貌杀入“市场”。
很短的时间,姜卫东和他的机械厂创造了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行业的很多:开发出辆封闭三轮汽车,辆子弹头式三轮汽车,机械厂成为家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三轮汽车生产企业。
1996年4月12日,姜卫东把他的三轮车开进了中南海,接受领参观,为企业的历史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改制再出发
虽然五莲通用机械厂在姜卫东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作为一家老国企,它的效率低下、机制不灵等弊病,一样也不少。
就在姜卫东将三轮车开进中南海那一年,机械厂实际上已经面临了极大的困难。那一年,农用车总产量迅速膨胀,导致企业恶性竞争,一批农用车生产企业纷纷停产或倒闭。此时的机械厂,虽然产品质量过硬,但是生产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加之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面前缺乏应急应变措施,一下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近一半的生产线被迫停产,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1998年,机械厂被经贸委列为重点脱困企业,姜卫东面临很大的压力。
这个时候,姜卫东已经隐约找到了让企业摆脱困境的路子,因为他看到了、感受到了民营企业、个体户在市场大潮中的强大的生命力。
姜卫东借鉴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在机械厂内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压缩机构、精简人员、推行岗位工资制、完善分配机制,机构压缩了一半,人员精简了2/3;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创新产品,增强产品竞争优势;转变产品经销方式,改代销、赊销为现款提货,企业经营风险,加快资金周转。
通过改革,企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1999年,机械厂扭亏为盈。
更重要的是,姜卫东通过此次改革,打破了传统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的“大锅饭”和“等靠要”的思想,初步建立起了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接下来的改制,就顺理成章了。
2000年是国企3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为响应号召,五莲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五莲县通用机械厂等县属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这个时候的机械厂,有两件事情已经渐趋明朗。,这个厂必须改制,否则无法在市场大潮中生存发展;第二,经过14年的历练,姜卫东已经成为这个厂子的灵魂人物,不可替代。
这不但是机械厂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也是五莲县委、县政府的共识。
2000年3月24日,改制正式启动。当天,山东五征农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届股东(代表)大会召开,由五莲县通用机械厂职工持股会、国有资产代表共同出资,依法成立新公司,员工全员持股。
作为国有企业的五莲县通用机械厂走入历史,作为民营企业的山东五征农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走上历史舞台。
人还是那批人,厂还是那个厂,当家人还是姜卫东。但是,企业的性质变了,企业的活力开始迸发。姜卫东和他的五征,开始了新的征程。
从三轮到四轮,圆梦汽车制造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用三轮车是五征的当家产品,但是姜卫东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汽车梦。因为他知道,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随着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经济、耐用的三轮车,早晚会被汽车替代。
现实也正是如此,从2004年开始,受道路和车辆管理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国内农用车市场一路下滑,不少曾名噪一时的农用车企业纷纷停产破产。五征集团尽管在农用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调整产业结构已经是一个战略选择。
2004年,五征公司升格为五征集团。集团战役随后打响,目标只有一个,进军汽车制造。
2005年底,姜卫东成功地抓住了进入汽车制造业的机遇,开始了批载货汽车的开发研制。
2007年4月,这项战略开花结果。在五莲县五征汽车工业园,批五征载货汽车代表车型——“福尔达”载货汽车下线,姜卫东的汽车梦,终于变为现实。这标志着五征已成功进军汽车制造业,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
在载货汽车下线剪彩仪式上,姜卫东提出了五征集团新的发展规划:由单一农用车向关联产业发展,进军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迈向中国机械制造梯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征进军汽车制造,并不是贪大求全,开发什么高大上的产品,而是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准确切入市场,并与多年打造的销售网络实现了无缝对接。
低端轻卡市场是与五征现有产品衔接最紧密的市场。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用车与轻型载货汽车的购买群体日益重合,越来越多的农用车用户将会转向购买载货汽车。五征产品在这部分市场上已有比较成熟的销售网络和针对市场特点独特有效的销售方式,加上五征有20多年的品牌培育、产品研发和制造基础,因此,对以发展载货汽车为切入点,分享农村市场这块“大蛋糕”,姜卫东很有信心。
既然瞄准这一市场,就必须做出的产品,为此,姜卫东以企业获得“山东省质量管理奖”为契机,在五征推行国际汽车行业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全力提升制造水平。先后投入资金3亿元按照汽车标准新建汽车涂装、总装生产线以及车辆整车检测线,兴建了车身冲压中心和汽车模具中心,投资两亿元实施汽车关键总成技改项目。随着这些技改项目的陆续竣工,五征集团的整体制造实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五征集团旗下的奥驰国四系列汽车已形成A系、V系等五大系列产品,其中奥驰A系物流汽车已成为行业物流典范;农业装备产品“雷诺曼”大马力拖拉机可替代进口产品。玉米收获机、喷药机等机型行业领先;专用车产业开发的环卫车、洒水车、厨余车等系列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创新领先者。
另外,五征还着眼未来,构建研发梯队,打造科技引擎。2007年春天,在美国学习工作近20年的3位汽车专家相继加盟五征,成为五征的首批博士员工。3位专家的加盟为五征构建起了高层次研发梯队,带来了前沿汽车设计理念和技术,搭建了吸引国内外高层次汽车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平台。当年5月,五征成立了由3位专家领军的汽车设计研究院,将国外汽车公司的先进经验与五征具体实际结合,建立起了规范的汽车研发设计流程,汽车产品调研、策划、设计、试制、试验等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五征集团还设有农用车研究所、农业装备研究所和电动车研究所,技术人员达1000多人。
热爱这片土地,倾情回馈故里
坐在日照市市北开发区潮白河岸五征集团的办公室里,姜卫东用手指了指大楼南面的那个方向,“我的家就在山的那边。”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姜卫东对这片土地的爱。
因为热爱这片土地,所以姜卫东和他的五征倾情回馈故里。
五征一直扎根在五莲,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在五征这一龙头的带动下,一个个生命力强劲的农机配件企业借机而起,以五征为核心形成了一条布局紧凑、产业衔接、分工协作的制造产业链条,它们与五征一起共同演绎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谐共赢的华美篇章,使五莲县成为闻名的车辆制造及机械配件生产基地。相当一部分配套企业成长起来后,走出山门,进入市场,成为众多知名企业的配套商。目前,依托五征发展起来的配套企业已经达到200家,其中销售过亿元的有5家,规模以上企业有70家。
五征的社会效益也不可估量。随着五征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产品品种的不断丰富,所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拓展。在五征的带动下,当地运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和农民增收,五征的决策者倡导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正在五征的发展中一步步变成现实。
近年来,五征共吸纳、安置4000名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和复退军人就业,现在职工总数已达到14000多人,如果算上200多家配套厂家,在五征的产业链条上,从业人员就有3万多人。
“身居齐鲁之邦,心系八亿农民。”当2006年姜卫东被评为山东省最受员工爱戴的企业时,评委会在颁奖辞中这样评价姜卫东。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百年五征`’巨人五征‘,更要是一个’社会的五征‘’负责任的五征‘。”姜卫东如是说。
他做到了。(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一边是强大的市场压力,一边是集团员工和家乡父老的期待,姜卫东和他的五征顶住了压力,将五征做大做强了。
这首诗作诞生11年后,2015年初夏,记者踏足位于山东日照市市北经济开发区潮白河畔的五征集团总部。视力所及,这个占地6.8平方公里的汽车城着实让人震撼了。动辄占地几十亩的现代化的厂房,往来于各生产车间的班车,宽敞舒适的宿舍楼,丰盛可口的食堂饭菜,一辆辆陆续下线的各式农用机械和汽车,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洽谈的客户。这个汽车城,处处洋溢着勃勃的生机。
几天的采访、参观下来,记者有3个突出的感受:,五征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这个企业5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服务三农;第二,姜卫东是五征的灵魂,没有姜卫东,就没有五征的今天;第三,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五征集团已经积累了相当坚实的基础和底气,将迎来一次更加辉煌的发展。
机械厂来了个年轻人
五征集团的前身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山东五莲县拖拉机站,后改为拖拉机修配厂。1973年,这个厂靠“锉刀锉、凿子凿、锤子敲”造出了辆拖拉机、拼出了辆三轮车,进入农用车行业。到1976年,累计生产拖拉机近2000台。1980年,该厂与县里其他几个厂合并,成立五莲县农药机械配件厂。1986年,厂子改名为五莲县通用机械厂。
1986年,28岁的姜卫东调任五莲县通用机械厂,先后任技术副厂长、生产副厂长。当时的姜卫东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和这个厂再也分不开了。
在老员工的眼里,姜卫东是个年轻人。但是,作为主管技术、生产的副厂长,年轻的姜卫东迅速展现出了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干练的工作作风,让机械厂的干部职工耳目一新。
6年历练下来,1992年,恰逢厂领导新老交替,姜卫东众望所归,接掌帅印,成为机械厂厂长。
姜卫东接任机械厂厂长那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改革开放的热潮再一次在各地涌动。姜卫东抓住机遇,组建新班子、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机械厂的产品以全新的面貌杀入“市场”。
很短的时间,姜卫东和他的机械厂创造了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行业的很多:开发出辆封闭三轮汽车,辆子弹头式三轮汽车,机械厂成为家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三轮汽车生产企业。
1996年4月12日,姜卫东把他的三轮车开进了中南海,接受领参观,为企业的历史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改制再出发
虽然五莲通用机械厂在姜卫东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作为一家老国企,它的效率低下、机制不灵等弊病,一样也不少。
就在姜卫东将三轮车开进中南海那一年,机械厂实际上已经面临了极大的困难。那一年,农用车总产量迅速膨胀,导致企业恶性竞争,一批农用车生产企业纷纷停产或倒闭。此时的机械厂,虽然产品质量过硬,但是生产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加之在急剧变化的市场形势面前缺乏应急应变措施,一下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地,近一半的生产线被迫停产,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1998年,机械厂被经贸委列为重点脱困企业,姜卫东面临很大的压力。
这个时候,姜卫东已经隐约找到了让企业摆脱困境的路子,因为他看到了、感受到了民营企业、个体户在市场大潮中的强大的生命力。
姜卫东借鉴民营企业的经营方式,在机械厂内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压缩机构、精简人员、推行岗位工资制、完善分配机制,机构压缩了一半,人员精简了2/3;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创新产品,增强产品竞争优势;转变产品经销方式,改代销、赊销为现款提货,企业经营风险,加快资金周转。
通过改革,企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1999年,机械厂扭亏为盈。
更重要的是,姜卫东通过此次改革,打破了传统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的“大锅饭”和“等靠要”的思想,初步建立起了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接下来的改制,就顺理成章了。
2000年是国企3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为响应号召,五莲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五莲县通用机械厂等县属国有企业进行改制。这个时候的机械厂,有两件事情已经渐趋明朗。,这个厂必须改制,否则无法在市场大潮中生存发展;第二,经过14年的历练,姜卫东已经成为这个厂子的灵魂人物,不可替代。
这不但是机械厂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也是五莲县委、县政府的共识。
2000年3月24日,改制正式启动。当天,山东五征农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届股东(代表)大会召开,由五莲县通用机械厂职工持股会、国有资产代表共同出资,依法成立新公司,员工全员持股。
作为国有企业的五莲县通用机械厂走入历史,作为民营企业的山东五征农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走上历史舞台。
人还是那批人,厂还是那个厂,当家人还是姜卫东。但是,企业的性质变了,企业的活力开始迸发。姜卫东和他的五征,开始了新的征程。
从三轮到四轮,圆梦汽车制造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用三轮车是五征的当家产品,但是姜卫东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汽车梦。因为他知道,随着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随着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经济、耐用的三轮车,早晚会被汽车替代。
现实也正是如此,从2004年开始,受道路和车辆管理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国内农用车市场一路下滑,不少曾名噪一时的农用车企业纷纷停产破产。五征集团尽管在农用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调整产业结构已经是一个战略选择。
2004年,五征公司升格为五征集团。集团战役随后打响,目标只有一个,进军汽车制造。
2005年底,姜卫东成功地抓住了进入汽车制造业的机遇,开始了批载货汽车的开发研制。
2007年4月,这项战略开花结果。在五莲县五征汽车工业园,批五征载货汽车代表车型——“福尔达”载货汽车下线,姜卫东的汽车梦,终于变为现实。这标志着五征已成功进军汽车制造业,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
在载货汽车下线剪彩仪式上,姜卫东提出了五征集团新的发展规划:由单一农用车向关联产业发展,进军汽车和现代农业装备,迈向中国机械制造梯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征进军汽车制造,并不是贪大求全,开发什么高大上的产品,而是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准确切入市场,并与多年打造的销售网络实现了无缝对接。
低端轻卡市场是与五征现有产品衔接最紧密的市场。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用车与轻型载货汽车的购买群体日益重合,越来越多的农用车用户将会转向购买载货汽车。五征产品在这部分市场上已有比较成熟的销售网络和针对市场特点独特有效的销售方式,加上五征有20多年的品牌培育、产品研发和制造基础,因此,对以发展载货汽车为切入点,分享农村市场这块“大蛋糕”,姜卫东很有信心。
既然瞄准这一市场,就必须做出的产品,为此,姜卫东以企业获得“山东省质量管理奖”为契机,在五征推行国际汽车行业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全力提升制造水平。先后投入资金3亿元按照汽车标准新建汽车涂装、总装生产线以及车辆整车检测线,兴建了车身冲压中心和汽车模具中心,投资两亿元实施汽车关键总成技改项目。随着这些技改项目的陆续竣工,五征集团的整体制造实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今,五征集团旗下的奥驰国四系列汽车已形成A系、V系等五大系列产品,其中奥驰A系物流汽车已成为行业物流典范;农业装备产品“雷诺曼”大马力拖拉机可替代进口产品。玉米收获机、喷药机等机型行业领先;专用车产业开发的环卫车、洒水车、厨余车等系列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行业创新领先者。
另外,五征还着眼未来,构建研发梯队,打造科技引擎。2007年春天,在美国学习工作近20年的3位汽车专家相继加盟五征,成为五征的首批博士员工。3位专家的加盟为五征构建起了高层次研发梯队,带来了前沿汽车设计理念和技术,搭建了吸引国内外高层次汽车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平台。当年5月,五征成立了由3位专家领军的汽车设计研究院,将国外汽车公司的先进经验与五征具体实际结合,建立起了规范的汽车研发设计流程,汽车产品调研、策划、设计、试制、试验等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五征集团还设有农用车研究所、农业装备研究所和电动车研究所,技术人员达1000多人。
热爱这片土地,倾情回馈故里
坐在日照市市北开发区潮白河岸五征集团的办公室里,姜卫东用手指了指大楼南面的那个方向,“我的家就在山的那边。”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姜卫东对这片土地的爱。
因为热爱这片土地,所以姜卫东和他的五征倾情回馈故里。
五征一直扎根在五莲,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在五征这一龙头的带动下,一个个生命力强劲的农机配件企业借机而起,以五征为核心形成了一条布局紧凑、产业衔接、分工协作的制造产业链条,它们与五征一起共同演绎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谐共赢的华美篇章,使五莲县成为闻名的车辆制造及机械配件生产基地。相当一部分配套企业成长起来后,走出山门,进入市场,成为众多知名企业的配套商。目前,依托五征发展起来的配套企业已经达到200家,其中销售过亿元的有5家,规模以上企业有70家。
五征的社会效益也不可估量。随着五征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产品品种的不断丰富,所涉及的领域也不断拓展。在五征的带动下,当地运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和农民增收,五征的决策者倡导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正在五征的发展中一步步变成现实。
近年来,五征共吸纳、安置4000名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和复退军人就业,现在职工总数已达到14000多人,如果算上200多家配套厂家,在五征的产业链条上,从业人员就有3万多人。
“身居齐鲁之邦,心系八亿农民。”当2006年姜卫东被评为山东省最受员工爱戴的企业时,评委会在颁奖辞中这样评价姜卫东。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一个‘百年五征`’巨人五征‘,更要是一个’社会的五征‘’负责任的五征‘。”姜卫东如是说。
他做到了。(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标签:
五征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