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短 农业发展之路该向何方?
2015-08-25
中国农机网 7580
核心提示: 我国农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处于滞后的阶段,产业链短而不强,农业污染严重,而且部分地区出现恶性循环。面对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下降,农业投资地板上升的局面,农业发展该走向何方?
我国农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处于滞后的阶段,产业链短而不强,农业污染严重,而且部分地区出现恶性循环。面对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下降,农业投资地板上升的局面,农业发展该走向何方?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随着近年来,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农业的投入方式、生产过程及产量等,与传统农业产量较低相比,现代农业通过各种新品种和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投入,使得原本一年两季的种植方式,在现代农业实施后,变得一年多季,这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作物产量,为我国粮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意见》还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正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这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此外,郑风田也指出,虽然近些年来,现代农业为我国粮食产量做出的卓越贡献,但就客观而言,利弊是共存的。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较注重农肥的使用,但与国外农肥相比,我国农肥品质不占优势,且部分施肥者也未受到过专业培训,对于怎样施肥,施多少肥而了解不多。因此每年因过度施肥造成的肥料浪费现象屡屡出现,环境污染与食品问题也相伴而来。
环境污染与食品问题日益显现
2015年4月15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正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化肥、农药要减量使用,农膜、秸秆要做无害化处理。与此同时,张桃林表示我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据此前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来看,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太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郑风田表示,现今大家对现代农业的诟病,最核心的问题是太片面依赖化肥、农药。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带来很大的环境污染,而且,很多现代技术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膨化剂、添加剂,这些短期内对人不会造成太多影响,但长期使用会有一定的副作用。现代农业的优点,恰恰是它的缺点。优点是提高产量,缺点是现代化投入中的化肥、农药的长期使用都会导致土壤板结,土质酸化等问题。虽然产量很高,但农作物抗病性很弱,长期种植也是一个问题。因此现代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即如何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解决好生态和食品。
业内专家指出,“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的“隐形杀手”,这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产生疑虑。
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部总工王彩侠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现代农业的主要污染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化肥、地膜等,其中重金属污染对食品性的影响最为严重,重金属污染表现在土壤中的积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更重要的是可通过植物传输导致农产品可食部分的积累甚至超标,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化肥、农药的大量、不规则使用,使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其有害物质也残留在农产品当中。因此近年来我国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为了预防和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磺胺类等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往往造成药物残留动物组织中,在食品中由于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或耐药性种群的增长,从而也增加了潜在的食品问题。
此外,有关专家指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于此,产业链不畅通是我国农业发展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产业链不畅成发展“短板”
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王晓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不同于国外,国外一些会对连续几年来每个地方的产品需求量和需求内容,以及多样性,供给等做一个详细指标。但我国对这些问题都没有较明确的指标,或者因多种因素选择不去公开。而这些都侵害了记录信息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最终导致农产业蒙着眼睛发展,这样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生。
王晓庆表示,根据这些年自己做企业及走访不同企业所了解到的,现如今农企在发展中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王晓庆说:“农业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部分,整个产业链条的平衡性决定其效率以及等多个因素。以种植业为例,传统农民在发展中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对种植物的销售问题是基于去年或者历史的大概经验,没有太深入的思考。因此它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当产品大量上市的时候,它的产品出现了滞销。但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它又着急生产。因此,只做产业当中的一段,企业在发展当中就显得很被动,这也是近些年来传统农民和农企不断转型的原因。”
“再者,以产前链条来说,为了能够销售更多自己的产品,它主要的经营方式是通过大力宣传自己产品的优势和可能的巨大市场,以种子或者收购为由,为拥有土地的农民提供原始资料,并承诺可能最后的收购,收购以后再进行销售,但最终的结果往往变成了很多人为了卖苗、卖种子或者卖设施去做,而最后的损失还是农民。”王晓庆表示。
“对于产后链条,一些农业加工业企业,为了能够收购更多的农业原材料。往往采取的是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方案。但由于企业的运营是阶段性的。因此它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一旦它倒闭了,所有的产业都会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深受其害的便是最基层的老百姓。在做农产品深加工上,以河北张家口为例,他们经历多年在完成农业种植后,出现了大量的白菜、土豆等的滞销,农企想把这个问题销售出去,但是只靠农民单己之力,很难把他推入到市场中间去,通道不通。”王晓庆说。
“近些年来农企在发展中逐渐意识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性,比如河北一些葡萄种植企业,就想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葡萄的附加值,但由于最终葡萄酒等产品的高度始终不够,导致产业链条不通。不通则会痛,所以说中国的农业之痛的核心就在于,并不畅通。因此对于解决农业目前现状的问题,要从产业链条的整体去考虑和解决。”王晓庆告诉记者。
产业融合将成突破口
20世纪90年代,日本农村劳动力锐减,农业面临萎缩。为应对这一局面,日本提出了“第六产业”概念(即、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成长中的中国农业,目前也面临与日本当年类似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
王晓庆表示,从国外近几年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三产融合发展对于解决“三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新常态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领一产按照市场消费需求组织生产,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一产注入现代生产要素,构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及促进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助推农机服务、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王晓庆说。
“三产融合还可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通过分工分业催生出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通过”三个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和质量环保法治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王晓庆告诉记者。
郑风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和农业现代化“五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常态下的三产融合,可以扭转农业单纯依靠拼资源、拼人力、拼投入的做法和农业单纯作为及依靠产业的做法,将各个环节紧密关联,将农业的增值增效转到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来,在单位耕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使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从而补齐绿色化和农业现代化“短板”。
此外,郑风田表示,新常态下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可以对农业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的双重挤压作出缓解,将拉长的产业链条细分出无限的环节和就业岗位、增收机会,将加工流通利润留给农民,将农村资源要素和人气留在农村,同时吸引城市和工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构建以工促农、工农互惠、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焕发农业农村经济新的活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随着近年来,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农业的投入方式、生产过程及产量等,与传统农业产量较低相比,现代农业通过各种新品种和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投入,使得原本一年两季的种植方式,在现代农业实施后,变得一年多季,这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作物产量,为我国粮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意见》还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正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这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此外,郑风田也指出,虽然近些年来,现代农业为我国粮食产量做出的卓越贡献,但就客观而言,利弊是共存的。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较注重农肥的使用,但与国外农肥相比,我国农肥品质不占优势,且部分施肥者也未受到过专业培训,对于怎样施肥,施多少肥而了解不多。因此每年因过度施肥造成的肥料浪费现象屡屡出现,环境污染与食品问题也相伴而来。
环境污染与食品问题日益显现
2015年4月15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正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农业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化肥、农药要减量使用,农膜、秸秆要做无害化处理。与此同时,张桃林表示我国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的面源污染产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据此前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来看,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太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郑风田表示,现今大家对现代农业的诟病,最核心的问题是太片面依赖化肥、农药。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带来很大的环境污染,而且,很多现代技术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膨化剂、添加剂,这些短期内对人不会造成太多影响,但长期使用会有一定的副作用。现代农业的优点,恰恰是它的缺点。优点是提高产量,缺点是现代化投入中的化肥、农药的长期使用都会导致土壤板结,土质酸化等问题。虽然产量很高,但农作物抗病性很弱,长期种植也是一个问题。因此现代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近些年来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即如何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解决好生态和食品。
业内专家指出,“看不见”的重金属污染,正在扮演农产品质量的“隐形杀手”,这不仅可能影响到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也让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产生疑虑。
中国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部总工王彩侠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现代农业的主要污染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化肥、地膜等,其中重金属污染对食品性的影响最为严重,重金属污染表现在土壤中的积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更重要的是可通过植物传输导致农产品可食部分的积累甚至超标,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化肥、农药的大量、不规则使用,使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其有害物质也残留在农产品当中。因此近年来我国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为了预防和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磺胺类等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往往造成药物残留动物组织中,在食品中由于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或耐药性种群的增长,从而也增加了潜在的食品问题。
此外,有关专家指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于此,产业链不畅通是我国农业发展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产业链不畅成发展“短板”
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王晓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不同于国外,国外一些会对连续几年来每个地方的产品需求量和需求内容,以及多样性,供给等做一个详细指标。但我国对这些问题都没有较明确的指标,或者因多种因素选择不去公开。而这些都侵害了记录信息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最终导致农产业蒙着眼睛发展,这样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生。
王晓庆表示,根据这些年自己做企业及走访不同企业所了解到的,现如今农企在发展中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王晓庆说:“农业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部分,整个产业链条的平衡性决定其效率以及等多个因素。以种植业为例,传统农民在发展中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对种植物的销售问题是基于去年或者历史的大概经验,没有太深入的思考。因此它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当产品大量上市的时候,它的产品出现了滞销。但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它又着急生产。因此,只做产业当中的一段,企业在发展当中就显得很被动,这也是近些年来传统农民和农企不断转型的原因。”
“再者,以产前链条来说,为了能够销售更多自己的产品,它主要的经营方式是通过大力宣传自己产品的优势和可能的巨大市场,以种子或者收购为由,为拥有土地的农民提供原始资料,并承诺可能最后的收购,收购以后再进行销售,但最终的结果往往变成了很多人为了卖苗、卖种子或者卖设施去做,而最后的损失还是农民。”王晓庆表示。
“对于产后链条,一些农业加工业企业,为了能够收购更多的农业原材料。往往采取的是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方案。但由于企业的运营是阶段性的。因此它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一旦它倒闭了,所有的产业都会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深受其害的便是最基层的老百姓。在做农产品深加工上,以河北张家口为例,他们经历多年在完成农业种植后,出现了大量的白菜、土豆等的滞销,农企想把这个问题销售出去,但是只靠农民单己之力,很难把他推入到市场中间去,通道不通。”王晓庆说。
“近些年来农企在发展中逐渐意识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性,比如河北一些葡萄种植企业,就想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葡萄的附加值,但由于最终葡萄酒等产品的高度始终不够,导致产业链条不通。不通则会痛,所以说中国的农业之痛的核心就在于,并不畅通。因此对于解决农业目前现状的问题,要从产业链条的整体去考虑和解决。”王晓庆告诉记者。
产业融合将成突破口
20世纪90年代,日本农村劳动力锐减,农业面临萎缩。为应对这一局面,日本提出了“第六产业”概念(即、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成长中的中国农业,目前也面临与日本当年类似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
王晓庆表示,从国外近几年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三产融合发展对于解决“三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新常态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领一产按照市场消费需求组织生产,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一产注入现代生产要素,构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及促进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助推农机服务、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王晓庆说。
“三产融合还可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通过分工分业催生出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通过”三个体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和质量环保法治化,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王晓庆告诉记者。
郑风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和农业现代化“五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常态下的三产融合,可以扭转农业单纯依靠拼资源、拼人力、拼投入的做法和农业单纯作为及依靠产业的做法,将各个环节紧密关联,将农业的增值增效转到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来,在单位耕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使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从而补齐绿色化和农业现代化“短板”。
此外,郑风田表示,新常态下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可以对农业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升、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的双重挤压作出缓解,将拉长的产业链条细分出无限的环节和就业岗位、增收机会,将加工流通利润留给农民,将农村资源要素和人气留在农村,同时吸引城市和工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构建以工促农、工农互惠、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焕发农业农村经济新的活力。
标签:
农业产业链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 前三占比六成多,常发夺冠迪尔第十,2024年宁夏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冠军一拖东方红,前三占比超47%,陕西2024年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1月拖拉机数据出炉,1-11月产量45万多台,预计全年50万台
- 冠军东方红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苏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冠军东方红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冠亚军东方红和东风,新疆上半年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黑龙江11大拖拉机有的名气不大,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前三占比超四成,内蒙古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点击排行
- 183512024年11月10大轮式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6562冠亚军东方红和东风,新疆上半年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6003黑龙江11大拖拉机有的名气不大,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15634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苏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5175冠军东方红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4436前三占比超四成,内蒙古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3327冠军一拖东方红,前三占比超47%,陕西2024年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2878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2729冠军东方红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