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群女博士“种”2亿亩小麦
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马上出炉了,刘爱峰博士正在食品烘焙实验室密切关注着开锅后馒头的变化。这一锅7个馒头是用不同小麦品种的面粉制作而成的,刘爱峰博士每天就在实验室里负责对每个小麦品种制成的面条、馒头、面包进行品质鉴评,然后才将的小麦品种推广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小麦团队中,活跃着十几个像刘爱峰这样的女博士,占到总人数的一半。她们平均年龄在35岁,有经验丰富的大姐,也有刚毕业的小妹,有从舒适的行政管理单位辞职选择来此从事科研工作,也有留洋回来一心扑在小麦育种事业上的。
女人能顶半边天,这些女博士每天不是泡在实验室,就是扑在麦地里。从小麦最初的播种到生长期间的观察,再到麦收以及磨制成粉,最后到餐桌,每一步都浸透着她们的汗水。眼下,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女博士们放弃休息时间,每天都到麦田里调查苗情。从事小麦栽培的冯波博士笑着说,从小麦种到地里开始,就跟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陪着它,看它慢慢长大。到麦收的时候,更是天天泡在麦地里。为了防晒防暑,这些女博士都全副武装,早上5点多钟起床,趁太阳还没出来就跑到地里做调查,而总是要忙到天黑才从地里出来,一天下来体力消耗非常大。
她们的身份除了是搞科研的女博士,也是孩子的母亲。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张荣志博士,女儿才7个多月,每天奔波在实验室和麦田之间,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女儿。从事小麦推广示范的孟维伟博士,一出差就是三四天,孩子8个月后,就很少见到母亲。
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的李玉莲博士说,每个新品种的“出生”都要经过七八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其间要经历无数次失败的煎熬。她们所在的小麦团队经过努力,培育出来的小麦品种济麦22号在已累计推广种植2.11亿亩,也就是说,我们吃的五个馒头中,就有三个是她们所在的团队研发出来的。
每个转基因实验都要经过3个月的流程,从小麦的幼胚到愈伤组织,再到再生成苗。
冰箱里存放着成千上万个品种的基因。
市面上买到的馒头,就是这些女博士们在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验证之后,将的品种推广到餐桌上制作而成的。
如果她们不在实验室,那就一定在试验田。眼下小麦正在疯长,一天一个样,女博士们天天都得泡在地里做调查。
在温室内,刘爱峰正在对麦穗进行人工授粉。虽然温室内温度不算很高,但是呆时间长了也会汗流浃背。
- 154812025第五届中国(江西)农业机械及农业科技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昌顺利召开
- 1355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4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301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99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6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65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68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39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