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粮价下跌丰产不增收 部分种粮大户“退租”土地
2016-04-05
经济参考报 4570
核心提示: 丰产不增收 种粮大户忍痛退租土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记者深入山东、安徽、陕西、黑龙江等地多个粮食主
丰产不增收 种粮大户忍痛“退租”土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记者深入山东、安徽、陕西、黑龙江等地多个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种粮大户由于粮价下跌遭遇了“丰产却不增收”的困境,有的正减少种植面积,有的已出现“退租”土地的现象。对此,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这不利于鼓励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政策的落实,也会对粮食埋下隐患。今后应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发挥好粮食补贴的作用,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农业转型有利时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种粮大户信心大打折扣
今年春耕备耕过程中的新设备、新设施、新服务,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给农业带来了新动力。当记者问及对今年农业生产是否有信心时,受访的种粮大户却表现出积极和迷茫两种心态。
3月下旬,山东、安徽等地春潮涌动,各地一片春耕备耕繁忙景象。见到山东省高密市种粮大户王翠芬时,她正在自家的麦地里浇地。十多台喷灌机一字排开,一台喷灌机浇水宽度覆盖十几米。“一亩地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浇完,非常快,一天一台机器浇30多亩。”王翠芬说,用水也省下不少,以往大水漫灌,一亩要40方水(吨水),现在节水、节能、的喷灌机也就16方水。
“最重要的是节省人工,现在人工150元/天,如果用柴油机大水漫灌再加上人力,成本要高出不少。”王翠芬告诉记者,喷灌机一次性投入较大,价格一台3万元至10万元不等,有一些补贴,自己要花6、7成的钱。
新设备也受到黑龙江农民的青睐。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九分公司机关后院,水稻种植户围绕着两台插秧机听技术人员讲解,不时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这不是普通的插秧机,而是新型侧深施肥插秧机。”种了多年水稻的贾鹏说,这台插秧机的特点就是在插秧的同时进行侧向深施颗粒复合肥,能够减少施肥量,提高秧苗表面施肥利用率,达到控肥增效、绿色种植的效果。
“我对农业生产前景有信心。”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家庭农场主黄明贵说,他流转了2000亩地,虽然去年种粮效益较低,但总体算下来收入30多万元。他的信心来自政府的惠农政策,去年年底占地4亩的硬化晒场到位了,同时受益于政府的补贴,他还买了烘干机、建了仓库。
山东省汶上县农业局局长王修忠表示,今年汶上县的小麦种植面积约73万亩,和去年基本持平。“小麦价格因为有托市收购政策在托底,所以种植面积变化不大,老百姓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现在应该担忧的是玉米种植的情况,但山东农民的种植习惯长久,一下子也不大好调整。”
然而,也有一些大户对种粮前景并不看好。黑龙江省兰西县振宇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德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流转费600元,种子、化肥、机械400元,而一亩地的产量1500多斤,价格每斤6毛多,算下来去年每亩地基本上没有利润。今年玉米价格还会降低,李德明对“种啥”非常迷茫。“我们这里种水稻不行,玉米价格这么低,严重影响我们大户种粮的积极性。”
粮价下跌丰产不增收
粮食价格高低直接关系种粮大户的收益。采访期间,一些大户说,去年虽然粮食丰收了,但粮价不断下跌,他们陷入“丰产却不增收”的困境。
“去年粮食大丰收,我收了100多万斤中稻,一开始贵些,越搁越便宜,前年一斤能卖1块3毛多,去年价格掉了1毛多。”安徽省一位种粮大户说,他本想把粮食全卖到国有粮站,可一般要排五六天的队,“时间等不及,最后仅卖给粮站30多万斤,其余的都通过小粮贩卖掉了,价格又被压下去不少。”
“丰产却不增收”并非个案。在今年1月召开的安徽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安徽省委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粮食销售难、收储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去年小麦、稻谷等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均超过5%,影响了农民增收。
在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键潍粮食合作社理事长刘武望着自家库房里堆积如山的玉米,连连叹息。“现在还有四五十万斤没有卖出去,到村里收粮的流动粮贩子,价格压到了6角7分1斤,最多也不过7角钱。”他说,“往年春节前玉米就卖完了,即便偶尔拖到春节后,价格还会拉高1角左右。去年我卖粮还是1元1角1斤,今年这价,唉!我都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了!”
作为泾阳县出了名的种粮大户,刘武几年前从最初的几十亩地起步,发展到如今流转1500亩、托管3600亩的经营规模。眼看着事业蒸蒸日上,不料却在去年秋粮喜获丰收之后,迎来“卖粮难”的尴尬。
刘武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流转土地的费用为900元/年,一年两季庄稼。拿秋粮玉米来说,算上种子、化肥、机械、人工等,成本约900元,去年玉米亩产1100斤左右,按现在粮食收购价格,每亩地要赔200元至300元。除去他享有的县里每年10万元的项目补贴外,总计损失已近百万元。
在我国产粮大省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超1亿亩。去年在黑龙江,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标准品每市斤1元,比2014年每市斤降低0.11元。仅此一项黑龙江省农民就减收近140亿元,摊到全省每个农民身上就是700多元。
黑龙江省青冈县合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5年集中经营土地3万多亩。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林告诉记者,去年的玉米产量相比2014年还有所增加,但潮粮价格只卖到6毛多一斤,往年能卖到8毛。“因粮价下调,我们合作社去年少收入300多万元。”王海林说。
部分种粮大户退租土地
由于种粮成本上升收益下降,部分地区出现种粮大户“退租”土地的现象。对此,有业内人士称,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在陕西省传统农业大县蒲城,洛滨镇马庄村民风小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珍告诉记者,马庄村位于蒲城县北部“旱腰带”地区,灌溉条件不佳,靠天吃饭,多数农民每年只种一季小麦或玉米。去年雨水好,合作社120户社员的1200多亩地获得丰收,其中玉米亩产达到1000斤。
虽然乡亲们没有遭遇“卖粮难”,但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每斤价格都低了近0.2元。“粮价这么低,哪还有什么积极性?”李玉珍叹了一口气,因为行情不好,今年村里十几户种玉米的社员已经准备改种油葵了。
一些大户正减少种植面积。王翠芬去年种植了2600亩小麦、玉米。由于价格不好,今年的冬小麦减少了400亩的面积。“小麦价格有托市收购政策,还能凑合;玉米价格实在不行,只有7、8毛钱一斤,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无独有偶。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镇胡家村大户胡福华现在一共种植了16亩地,种植小麦。去年有47亩地,后来到期后人家都收回了,再加上自己感觉不赚钱也不想租了。租金是1000块钱一亩,根本赚不到钱。
事实上,由于粮食价格下跌,种粮收益下降,再加上去年种植时偏旱,不少种粮大户减少了种植面积。记者从山东省农业部门获悉,今年,山东省冬小麦播种面积5687万亩,比2015年减少12.5万亩,系8年来首次下降。
局部地区出现“退租”现象。“高密市已出现了调低土地租金,或者放弃租种的现象。”山东省高密市农业局负责人说,今年种粮大户对种地收益信心明显不足,用工越来越贵,租地成本仍较高,虽然机械化程度在加快,但很难消解高昂的成本。再加上因为旱情,去年10月播种期浇不上,不少农户没种上。
在安徽省采访期间,记者也听到“大户难以为继,支撑不下去退租”的情况。六安市一种粮大户说,他的一个亲戚流转了500亩地,因“行情”不好,这几年一共亏了10多万元,然后开始“退租”,现在已经退完不干了。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孙吴县沿江乡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5万亩玉米,其中社员带地入社3万亩,流转了2万亩。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告诉记者,按照去年的价格,带地入社的玉米每亩仍有效益约330元,但流转的土地每亩赔130多元。对于流转的2万亩地,王跃龙说,合同已到期,现在还不知道玉米价格降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挣钱心里没底,今年就不流转了。
“要给群众付流转费用,我现在已经开始借钱了。”陕西省一位种粮大户说,因为合同期限的原因,自己暂时没有退租打算,但今年肯定不会再扩大规模了。“有好收成却没个好价格。这么好的玉米,这么低的价格,我真是卖不下去!如果仅仅是这一季的粮价低,我还能挺挺,如果再没有起色,真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谈及去年以来种粮者面临的严峻形势,王翠芬、黄明贵等人认为,粮食价格不断下降,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旦包地的农民减少,土地流转比例会有所降低,这不利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会对粮食埋下隐患。”
应多方保护种粮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认为,这几年种粮大户补贴力度不断变化,不利于培育稳定的种粮大户队伍。应该确定一个稳定的保护、补贴措施,并继续提高扶持力度,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稳、积极地经营农业,夯实国民经济运行根基。
春耕生产事关全年。为破解“丰产却不增收”的困境,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基层建议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王翠芬说,自己租种的地有一些田间道路仍然较差,进不去大型机械,大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也增加了用工成本。“但是自己很难有能力去做修路、架电等基础设施工作。”
高密市农业局副局长孙建波表示,跟往年相比,用工越来越贵,虽然机械化越来越高,但也难消解。“缺水、旱情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希望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多多改造发展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也包括水、电、路的建设,减少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主体用工成本,继续提升机械化水平。”
完善粮食价格增长或稳定机制。山东省委农工办原副主任刘同理建议,推动粮食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发展目标价格保险、目标价格贷款等市场配套政策,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推动储备调节从单纯干预价格向供求关系的调节转变。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说,据他了解,由于粮价不高,最近一些地方已经有农民从玉米改种经济作物了。粮食作为特殊商品,涉及,应当充分保护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发挥好粮食补贴的作用。
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农业转型有利时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王跃龙等期盼玉米具体相关政策、细则尽快落地,确保玉米价格变化能够真正引导结构调整。同时希望变化后的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比价关系合理,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以价格为导向”的种植结构调整制度。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和平建议,面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紧迫繁重的任务,各地需以“坐不住、等不起”的工作状态,主动深入农民家里调研指导,共同谋划好“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等问题,回应农民关切,解决农民难题。如把玉米政策向农民讲清楚,帮助农民从根深蒂固的“玉米依赖”中走出来,使其种植结构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记者深入山东、安徽、陕西、黑龙江等地多个粮食主产区采访发现,种粮大户由于粮价下跌遭遇了“丰产却不增收”的困境,有的正减少种植面积,有的已出现“退租”土地的现象。对此,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这不利于鼓励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政策的落实,也会对粮食埋下隐患。今后应完善粮食价格机制,发挥好粮食补贴的作用,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农业转型有利时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种粮大户信心大打折扣
今年春耕备耕过程中的新设备、新设施、新服务,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给农业带来了新动力。当记者问及对今年农业生产是否有信心时,受访的种粮大户却表现出积极和迷茫两种心态。
3月下旬,山东、安徽等地春潮涌动,各地一片春耕备耕繁忙景象。见到山东省高密市种粮大户王翠芬时,她正在自家的麦地里浇地。十多台喷灌机一字排开,一台喷灌机浇水宽度覆盖十几米。“一亩地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浇完,非常快,一天一台机器浇30多亩。”王翠芬说,用水也省下不少,以往大水漫灌,一亩要40方水(吨水),现在节水、节能、的喷灌机也就16方水。
“最重要的是节省人工,现在人工150元/天,如果用柴油机大水漫灌再加上人力,成本要高出不少。”王翠芬告诉记者,喷灌机一次性投入较大,价格一台3万元至10万元不等,有一些补贴,自己要花6、7成的钱。
新设备也受到黑龙江农民的青睐。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九分公司机关后院,水稻种植户围绕着两台插秧机听技术人员讲解,不时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这不是普通的插秧机,而是新型侧深施肥插秧机。”种了多年水稻的贾鹏说,这台插秧机的特点就是在插秧的同时进行侧向深施颗粒复合肥,能够减少施肥量,提高秧苗表面施肥利用率,达到控肥增效、绿色种植的效果。
“我对农业生产前景有信心。”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家庭农场主黄明贵说,他流转了2000亩地,虽然去年种粮效益较低,但总体算下来收入30多万元。他的信心来自政府的惠农政策,去年年底占地4亩的硬化晒场到位了,同时受益于政府的补贴,他还买了烘干机、建了仓库。
山东省汶上县农业局局长王修忠表示,今年汶上县的小麦种植面积约73万亩,和去年基本持平。“小麦价格因为有托市收购政策在托底,所以种植面积变化不大,老百姓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现在应该担忧的是玉米种植的情况,但山东农民的种植习惯长久,一下子也不大好调整。”
然而,也有一些大户对种粮前景并不看好。黑龙江省兰西县振宇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德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流转费600元,种子、化肥、机械400元,而一亩地的产量1500多斤,价格每斤6毛多,算下来去年每亩地基本上没有利润。今年玉米价格还会降低,李德明对“种啥”非常迷茫。“我们这里种水稻不行,玉米价格这么低,严重影响我们大户种粮的积极性。”
粮价下跌丰产不增收
粮食价格高低直接关系种粮大户的收益。采访期间,一些大户说,去年虽然粮食丰收了,但粮价不断下跌,他们陷入“丰产却不增收”的困境。
“去年粮食大丰收,我收了100多万斤中稻,一开始贵些,越搁越便宜,前年一斤能卖1块3毛多,去年价格掉了1毛多。”安徽省一位种粮大户说,他本想把粮食全卖到国有粮站,可一般要排五六天的队,“时间等不及,最后仅卖给粮站30多万斤,其余的都通过小粮贩卖掉了,价格又被压下去不少。”
“丰产却不增收”并非个案。在今年1月召开的安徽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安徽省委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粮食销售难、收储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去年小麦、稻谷等市场价格同比下降均超过5%,影响了农民增收。
在陕西省,泾阳县桥底镇键潍粮食合作社理事长刘武望着自家库房里堆积如山的玉米,连连叹息。“现在还有四五十万斤没有卖出去,到村里收粮的流动粮贩子,价格压到了6角7分1斤,最多也不过7角钱。”他说,“往年春节前玉米就卖完了,即便偶尔拖到春节后,价格还会拉高1角左右。去年我卖粮还是1元1角1斤,今年这价,唉!我都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了!”
作为泾阳县出了名的种粮大户,刘武几年前从最初的几十亩地起步,发展到如今流转1500亩、托管3600亩的经营规模。眼看着事业蒸蒸日上,不料却在去年秋粮喜获丰收之后,迎来“卖粮难”的尴尬。
刘武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流转土地的费用为900元/年,一年两季庄稼。拿秋粮玉米来说,算上种子、化肥、机械、人工等,成本约900元,去年玉米亩产1100斤左右,按现在粮食收购价格,每亩地要赔200元至300元。除去他享有的县里每年10万元的项目补贴外,总计损失已近百万元。
在我国产粮大省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超1亿亩。去年在黑龙江,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标准品每市斤1元,比2014年每市斤降低0.11元。仅此一项黑龙江省农民就减收近140亿元,摊到全省每个农民身上就是700多元。
黑龙江省青冈县合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015年集中经营土地3万多亩。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林告诉记者,去年的玉米产量相比2014年还有所增加,但潮粮价格只卖到6毛多一斤,往年能卖到8毛。“因粮价下调,我们合作社去年少收入300多万元。”王海林说。
部分种粮大户退租土地
由于种粮成本上升收益下降,部分地区出现种粮大户“退租”土地的现象。对此,有业内人士称,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在陕西省传统农业大县蒲城,洛滨镇马庄村民风小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珍告诉记者,马庄村位于蒲城县北部“旱腰带”地区,灌溉条件不佳,靠天吃饭,多数农民每年只种一季小麦或玉米。去年雨水好,合作社120户社员的1200多亩地获得丰收,其中玉米亩产达到1000斤。
虽然乡亲们没有遭遇“卖粮难”,但无论是小麦还是玉米,每斤价格都低了近0.2元。“粮价这么低,哪还有什么积极性?”李玉珍叹了一口气,因为行情不好,今年村里十几户种玉米的社员已经准备改种油葵了。
一些大户正减少种植面积。王翠芬去年种植了2600亩小麦、玉米。由于价格不好,今年的冬小麦减少了400亩的面积。“小麦价格有托市收购政策,还能凑合;玉米价格实在不行,只有7、8毛钱一斤,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无独有偶。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镇胡家村大户胡福华现在一共种植了16亩地,种植小麦。去年有47亩地,后来到期后人家都收回了,再加上自己感觉不赚钱也不想租了。租金是1000块钱一亩,根本赚不到钱。
事实上,由于粮食价格下跌,种粮收益下降,再加上去年种植时偏旱,不少种粮大户减少了种植面积。记者从山东省农业部门获悉,今年,山东省冬小麦播种面积5687万亩,比2015年减少12.5万亩,系8年来首次下降。
局部地区出现“退租”现象。“高密市已出现了调低土地租金,或者放弃租种的现象。”山东省高密市农业局负责人说,今年种粮大户对种地收益信心明显不足,用工越来越贵,租地成本仍较高,虽然机械化程度在加快,但很难消解高昂的成本。再加上因为旱情,去年10月播种期浇不上,不少农户没种上。
在安徽省采访期间,记者也听到“大户难以为继,支撑不下去退租”的情况。六安市一种粮大户说,他的一个亲戚流转了500亩地,因“行情”不好,这几年一共亏了10多万元,然后开始“退租”,现在已经退完不干了。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孙吴县沿江乡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种了5万亩玉米,其中社员带地入社3万亩,流转了2万亩。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告诉记者,按照去年的价格,带地入社的玉米每亩仍有效益约330元,但流转的土地每亩赔130多元。对于流转的2万亩地,王跃龙说,合同已到期,现在还不知道玉米价格降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挣钱心里没底,今年就不流转了。
“要给群众付流转费用,我现在已经开始借钱了。”陕西省一位种粮大户说,因为合同期限的原因,自己暂时没有退租打算,但今年肯定不会再扩大规模了。“有好收成却没个好价格。这么好的玉米,这么低的价格,我真是卖不下去!如果仅仅是这一季的粮价低,我还能挺挺,如果再没有起色,真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谈及去年以来种粮者面临的严峻形势,王翠芬、黄明贵等人认为,粮食价格不断下降,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旦包地的农民减少,土地流转比例会有所降低,这不利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会对粮食埋下隐患。”
应多方保护种粮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认为,这几年种粮大户补贴力度不断变化,不利于培育稳定的种粮大户队伍。应该确定一个稳定的保护、补贴措施,并继续提高扶持力度,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稳、积极地经营农业,夯实国民经济运行根基。
春耕生产事关全年。为破解“丰产却不增收”的困境,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基层建议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王翠芬说,自己租种的地有一些田间道路仍然较差,进不去大型机械,大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也增加了用工成本。“但是自己很难有能力去做修路、架电等基础设施工作。”
高密市农业局副局长孙建波表示,跟往年相比,用工越来越贵,虽然机械化越来越高,但也难消解。“缺水、旱情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希望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多多改造发展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也包括水、电、路的建设,减少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主体用工成本,继续提升机械化水平。”
完善粮食价格增长或稳定机制。山东省委农工办原副主任刘同理建议,推动粮食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发展目标价格保险、目标价格贷款等市场配套政策,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推动储备调节从单纯干预价格向供求关系的调节转变。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说,据他了解,由于粮价不高,最近一些地方已经有农民从玉米改种经济作物了。粮食作为特殊商品,涉及,应当充分保护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发挥好粮食补贴的作用。
注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农业转型有利时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王跃龙等期盼玉米具体相关政策、细则尽快落地,确保玉米价格变化能够真正引导结构调整。同时希望变化后的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比价关系合理,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以价格为导向”的种植结构调整制度。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蒋和平建议,面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紧迫繁重的任务,各地需以“坐不住、等不起”的工作状态,主动深入农民家里调研指导,共同谋划好“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等问题,回应农民关切,解决农民难题。如把玉米政策向农民讲清楚,帮助农民从根深蒂固的“玉米依赖”中走出来,使其种植结构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