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牌拖拉机将要浴火重生?
昨天下午,站在老厂房,五个老员工对记者细细诉说往事,荣耀和遗憾,五味杂陈。
他们深知,情怀不能当饭吃,要做好一个品牌,纵有满腔热情、满腹经验,也还不够。他们迫切想与年轻人切磋交流,在湖北京山、上海崇明两大基地来回奔走。
重整山河,谈何容易,但这份呵护发展老品牌的心气儿,让人动容。对中国制造品牌而言,如何在互联网大潮中保持自己的坚持与个性,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上海牌拖拉机的前路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昨天,在杨浦区国定东路303号,一群身姿不太矫健、面容略显沧桑的“5060后”在写有“装配车间”四个大字的厂房门口相聚。
近乡情怯,徘徊不前。他们曾在这里奋斗了二三十年,然而如今的厂房里再也没有熟悉的生产线、设备、工人。这个车间创造了红极一时的上海牌拖拉机,诞生了一次出现在国庆大阅兵上的拖拉机。时代巨变,品牌沦陷,去年全厂375个员工被遣散。仓库里,车头写有“上海”两个字的拖拉机仅剩一台。
相聚是为了重生。听说有企业想复活上海牌拖拉机,这群人的心又活了。他们说,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想把它做好。阿拉上海人要再造一个上海牌。
12年合资路崎岖不平
“上海牌想当年真是辉煌,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电风扇……哪一个不是响当当销遍,别看拖拉机是一个冷门的农机品牌,当初厂房的2号门这里,都是排着队扛几麻袋的钱来订购的。”1976年进厂的唐家明说起这些,声音都有点抖。“的辰光,一年卖2万多台,年均销量一般都在万台左右,其中的经典机型50马力轮式拖拉机占据市场的90%以上。”
2002年,老品牌迎来了新主人——意大利纽荷兰有限公司,外方持有60%股份,中方占40%,是当时国内合资规模的农机项目。“合资以来,公司少有赢利,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上海牌拖拉机自己的经销渠道也被慢慢纳入到纽荷兰体系中,外方把资源更多投向自己独资的哈尔滨工厂上了。”
对于这群为上海牌拖拉机奋斗了二三十年的职工来说,2014年6月30日,是个想起来就会隐隐作痛的日子,那一天生产线关停停产。
谁对老品牌志在必得?
停产没多久,殷光华的家里来了位客人。“她是上海牌拖拉机的经销商,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跟我们合作有26年了,对这个品牌也有很深的情结。”对方单刀直入地问他,“我要把上海牌再做起来,愿不愿意加入?”
听到消息,老殷沸腾了,他开始向当年的骨干团队广撒“英雄帖”。已经另谋高就的辞掉工作,迅速归队,闲赋在家的则开始整理图纸和资料,还有一批在一线的操作工,短时间内全部聚集起来,等候召唤。
“召集令”的发出者叫陈庭军,一个农机行业的女汉子,不惑之年选择再次创业。纽荷兰开始清算资产后,她做了详细的调研考察,决定参加竞拍。竞拍只是步,更大的困难是拿到品牌授权。“上海牌拖拉机的拥有者股权结构很复杂,有国企、外企、还有两个上市公司,不是哪一家公司哪一个职能部门能决定的,我们只能一个个沟通,所幸政府部门很支持。”
由于担心品牌授权拿不下来,她索性和合伙人邵剑梁一鼓作气买下了闲置的上海向明机械厂,作为品牌备份,并重新翻修,建设崇明基地。另一方面,招兵买马,网罗核心团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去年8月,陈庭军团队为上海牌拖拉机专门成立的上海锦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竞拍获得4000吨全套生产设备,并获得“上海”牌轮式拖拉机和“上海”牌内燃机的商标占有使用许可权。不久后,新公司复制的六台全新上海牌拖拉机从崇明基地诞生,并已出口到秘鲁。
盼国货品牌走向
这一路走来,陈庭军说自己蜕了几层皮。当初跟她死磕的竞争对手,提出合作,邀请她去湖北京山建厂,他们甚至起好了品牌名称,叫“纽京”牌。“这一点,我肯定不让步,要做必须是上海牌。”但此事也为她打开了思路。湖北是农业大省,却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农机品牌,当地政府早在两年前就派人来考察过上海牌拖拉机的生产经营情况。
陈庭军带领团队找当地政府谈判,一拍即合,在京山建立了大型农机基地。老员工殷光华动情地说:“就在明天,首批100台上海牌拖拉机将在京山下线,我们这批老家伙全部要去现场观礼。”
也有质疑说,大上海还需要区区一个农机品牌吗?制造业整体形势欠佳,靠老品牌情怀行得通吗?陈庭军显得十分坦然:“越是低谷,越有机会。上海牌拖拉机是一个国货品牌,不止是上海人的。只要踏踏实实做制造业,会等到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