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如何“确保”
有报道称,近日,随着夏季到来,印度旱灾更严重,农业遭受重创,正逐渐从粮食出口国转为进口国。今年1月,由于干旱导致产量下降,印度开始转而进口玉米,这是16年来的首次。有分析指出,印度在2017年甚至可能需要进口糖和小麦。
一个粮食出口国,突然间变身为进口国,本已让人吃惊不已。而就在印度进口粮食的同时,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却一路大涨。5月11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当月连续直线跳涨超过6%、豆粕当月连续跳涨超过8%,国际糖价上涨2.7%。当日,国内期货方面,大商所豆一主力、豆粕主力都是开盘直线涨停,即便是相对弱势的玉米主力也上涨超过3%。
这是偶然吗?当然不,也从来不。
粮食作为一种消费品,虽然今年进口不意味着明年还继续进口,粮食生产有其季节性,印度也不可能年年遇上倒霉的旱灾。然而,印度这样的粮食出口国,也能因为某种不可抗力,不得不跻身粮食进口国行列,这本身就足够震撼。更令人震撼的是,仅仅从出口转为进口,国际粮食期货市场就闻声而动,粮价一飞冲天。这足以警醒人们,任凭一个粮食连续多少年保持增长,只要一年不增长,或者一年遇上重大自然灾害,供求关系就会逆转,进口便成为不得不为的选择;而一旦进口,粮价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国际炒家也会闻腥而来,借题发挥,大肆炒作,进口国只能在国际炒家操控的粮价中,以不菲的外汇储备进口粮食。
有人觉得,那是印度的事。因为,我国粮食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目前粮食库存、食糖库存都很高,比如食糖的库存占2015年总消费量的70%至80%左右。即便进口,目前中国进口的小麦、水稻也只有七八百万吨,占总产量的1%-2%,进口量少,国际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不会有太多影响。这话当然不错,眼下似乎也不足为虑。因为印度在进口粮食之前,也一直信心满满,以为自家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求人。可仅仅一个旱灾,就让印度改弦易辙,说好的自给自足呢?
目前,由于我国国内粮价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销售不畅,粮食库存很高,特别是玉米等主粮。为此,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大家也都觉得我国粮食不会有任何问题,更普遍的观点是,不仅没有问题,甚至困扰粮食市尝令人苦恼的是粮食多到没法消化的问题。
不过,与所谓粮食高库存相对应的是,经年累月的房地产开发,已经占用了我国大量优质农田,可耕种土地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耕地抛荒严重,愿意种田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涉农金融机构贷款虽然逐年增长,但真正的粮食种植大户因缺乏抵押物,并不容易获得贷款,金融支持乏力;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带来了适度规模经营,但主粮托底收购价格政策的改变以及农资成本、人力成本等的持续上升,已经让一些种粮大户无利可图,弃租现象不断增多;厄尔尼诺现象,不会因为是中国,就绕道而行。种粮人群减少,种粮热情下降,种植面积下滑,极端天气频现,才是高库存背后最值得人们担忧的潜在危机。
粮食熊市已经走过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很多人早已忘记粮食还有涨价这回事。现在大家都在追逐热钱,买套房一年赚几十万元司空见惯,种粮早已不能满足投机资本的胃口。不过,房子可以住,但不能当饭吃,开门七件事,果腹是前提。这也就是为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保障粮食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保稻谷、小麦等口粮,保耕地、保产能,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的前提。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怎样“确保”?当货币流入楼市,房价再现疯狂,当资金纷纷脱实向虚、追逐快钱时,“三农”的失血,早已在不断提醒人们,当心我国像印度那样“从粮食出口国转为进口国”。
- 1360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1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2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3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8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2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7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89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8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