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6-09-13
中国财经报6200
核心提示:在农业现代化的大目标下,怎样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共赢?近期,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
在农业现代化的大目标下,怎样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的共赢?近期,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林业局联合发布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以下简称“试验示范区”)建设。专家认为,通过以点带面的试验示范区建设,将有力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顺势而生
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连续2年超过6亿吨。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连续5年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可以说,“填饱肚子”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农业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地力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采;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膜回收率低、秸秆焚烧问题仍然存在;海洋渔业水域生态恶化,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严重不足,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为什么要提可持续发展,是因为我们在资源、环境和生态上的历史欠账太多。为了解决温饱,我们把属于子孙后代的东西提前拿来用了,现在必须还回去。”曾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编制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炜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这种大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被提出来,强调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源环境短板。
“从2013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被定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十三五纲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央一号文件都重点提到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问题。”财政部农业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验示范区建设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手,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孙炜琳告诉记者,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类型差距很大,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也各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建设试验示范区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适合当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机制和技术模式,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道路、提供经验。
“试验示范区”亮点突出
据了解,此次试验示范区建设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的可持续为目标,以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其亮点主要体现在指导性特别强、目标明确、创建主体多样等方面。
“《方案》的指导性很强,提出了明确的产业重点和区域重点。”孙炜琳说,从产业来讲,种植业强调水土资源保护、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和绿色清洁生产;畜牧业突出产业布局优化、生产方式转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渔业突出养殖结构调整、水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从地域来说,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分区,明确了七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重点。东北地区,以保护黑土地、控制地下水开采、构建种养结合农业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粮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黄淮海地区,以治理地下水超采、秸秆禁烧、化肥农药减施、提升耕地质量为重点,稳定发展粮食和“菜篮子”产品;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发展循环农业、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为重点,特别是平原水网地区要科学确定生猪养殖规模,加强畜禽水产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农业农村环境等。
“试验示范区建设分试验创建、评估确定、示范推广三个步骤推进,这也是《方案》的一大亮点。”孙炜琳告诉记者,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无论是制度、技术还是组织管理,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只有大胆探索、取得成果、具有示范推广价值,才能被认定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同时,此次试验示范区鼓励多种类型的创建主体,尤其是鼓励垦区创建,这也是一大创新。
“目标明确是《方案》的第三个亮点。”孙炜琳说,《方案》针对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农民、农村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三十六字”目标,即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
完善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需要政策支持。”孙炜琳告诉记者。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目前我国农业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执法监督和奖惩机制并不健全。如没有把耕地或者草原保护上升到法律高度,没有出台农用地膜、饲料重金属含量、有机肥重金属含量的标准等。其次,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和组装集成力度。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仍然面临技术上的瓶颈,比如重金属污染地治理;已有的技术如何根据地域需求组装集成也需要解决;还有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等等,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最后,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做的,农民、企业等主体也有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扶持政策、执法监督、违法严罚等手段,建立起多主体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可以说,十八大以来我们农业政策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和调整,由原来的单一高产目标向持续发展目标转变,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孙炜琳说,下一步的重点应是统筹好各类政策和项目,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顺势而生
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连续2年超过6亿吨。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农产品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增速连续5年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可以说,“填饱肚子”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农业资源过度开发,耕地地力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采;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膜回收率低、秸秆焚烧问题仍然存在;海洋渔业水域生态恶化,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严重不足,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为什么要提可持续发展,是因为我们在资源、环境和生态上的历史欠账太多。为了解决温饱,我们把属于子孙后代的东西提前拿来用了,现在必须还回去。”曾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编制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炜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这种大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被提出来,强调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补齐资源环境短板。
“从2013年起,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被定为一个重大的课题,‘十三五纲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央一号文件都重点提到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问题。”财政部农业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试验示范区建设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手,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孙炜琳告诉记者,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类型差距很大,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也各不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建设试验示范区的目的,就是要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适合当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机制和技术模式,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道路、提供经验。
“试验示范区”亮点突出
据了解,此次试验示范区建设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的可持续为目标,以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其亮点主要体现在指导性特别强、目标明确、创建主体多样等方面。
“《方案》的指导性很强,提出了明确的产业重点和区域重点。”孙炜琳说,从产业来讲,种植业强调水土资源保护、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调整和绿色清洁生产;畜牧业突出产业布局优化、生产方式转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渔业突出养殖结构调整、水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从地域来说,按照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分区,明确了七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重点。东北地区,以保护黑土地、控制地下水开采、构建种养结合农业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粮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黄淮海地区,以治理地下水超采、秸秆禁烧、化肥农药减施、提升耕地质量为重点,稳定发展粮食和“菜篮子”产品;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发展循环农业、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为重点,特别是平原水网地区要科学确定生猪养殖规模,加强畜禽水产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农业农村环境等。
“试验示范区建设分试验创建、评估确定、示范推广三个步骤推进,这也是《方案》的一大亮点。”孙炜琳告诉记者,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无论是制度、技术还是组织管理,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只有大胆探索、取得成果、具有示范推广价值,才能被认定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同时,此次试验示范区鼓励多种类型的创建主体,尤其是鼓励垦区创建,这也是一大创新。
“目标明确是《方案》的第三个亮点。”孙炜琳说,《方案》针对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农民、农村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三十六字”目标,即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
完善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需要政策支持。”孙炜琳告诉记者。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目前我国农业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执法监督和奖惩机制并不健全。如没有把耕地或者草原保护上升到法律高度,没有出台农用地膜、饲料重金属含量、有机肥重金属含量的标准等。其次,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和组装集成力度。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仍然面临技术上的瓶颈,比如重金属污染地治理;已有的技术如何根据地域需求组装集成也需要解决;还有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等等,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最后,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做的,农民、企业等主体也有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扶持政策、执法监督、违法严罚等手段,建立起多主体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可以说,十八大以来我们农业政策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和调整,由原来的单一高产目标向持续发展目标转变,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出台了许多政策。”孙炜琳说,下一步的重点应是统筹好各类政策和项目,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13521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32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73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944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45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606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27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0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529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