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市玉米价格到底是涨是落?
1.国储拍卖价较低,且成交率高
据了解,今年5月以来不管是14年的粮食,还是13、12以前的陈粮,拍卖价格普遍不高,且成交率很高,这样的局面使得市场价格很难上涨。5月5日天拍卖,总成交率突破了90%,且拍卖和市场价几乎持平,很多地区全部成交,据了解,截止5月11日,中国临储分贷分还玉米投放约250万吨,成交213.8万吨,成交价1620元/吨,成交1210元/吨,成交均价1378.27元/吨,总成交率85.41%。其中,黑龙江成交率76.21%,吉林成交率,内蒙古成交率81.07%,辽宁成交率。
2 华北一带饲料加工且库存充足,采购意愿较低
在华北一代主产区,饲料加工企业比较集中,且价格调整频繁,加上企业的到货量不断的增加,使得库存日益充足,难以在短期内消耗掉,所以,企业的采购意愿也随之减弱,价格自然也随之降低,我国玉米加工企业是临储玉米拍卖的受益方,尤其是酒精企业,一方面在前期政策补贴下,不少规模深加工企业已经做好库存,且新粮品质不错,另一方面从对玉米品质要求而言,一些长期存放的低品质玉米只能流向深加工企业及饲料企业,价格相对低廉,成为一种隐形的“福利”。但目前华北产区余粮消耗速度明显加快,基层贸易商收购难度增加,部分贸易商出库以前期库存为主,现货购销节奏放缓,加工企业报价窄幅涨跌,日均调整幅度4-10元/吨不等。华北2012年超期玉米拍卖成交率普遍偏高,部分溢价空间较大达250元/吨,当前距离新麦大规模上市日期不足一月,贸易商玉米购销动作谨慎。
3.市场流通的好粮较少
5月以后,市场流通的优质玉米越来越少,在安徽,江苏等地区的玉米普遍质量较差,且上量不多,一方面,下游的需求量比较疲软,养殖户对猪料玉米的要求普遍比较严格,所以很多玉米卖不上价,据安徽,江苏的贸易商反映,当地玉米霉变高,有的多达20以上,大多用做酒精粮或饲料粮,农户余粮见底。在华北一带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玉米也是走货比较慢,收不上来量,收上来的玉米色泽,气味都大不如前,要货的也不多,再加上企业的需求量也很少,所以间接抑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玉米价格以稳为主且小幅下调,具体原因笔者上述已经说明,但是具体情况还要看玉米今后的国储拍卖以及企业库存消耗情况即采购意愿,以及天气,交通等综合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