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处安放的青春,我无处安晒的粮食
解决老问题,山东农村有了新办法
农村现在的变化很大,房子大了,漂亮了,路平整了,可是公共空间却越来越少。这一边是农民没地方晒粮食,另一边又是公路晒粮的种种危害,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在山东武城县的一个粮食收购点,一位农民正把自家的小麦卖给这里,但是奇怪的是,他的小麦没有经过晾晒,收割以后直接就卖到这里。
“原先割了就晒,老百姓也费事。现在割了就卖,卖了就给钱。原先得三四天,现在一天就完事。”这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两平时在城里打工,农忙的时候才回来帮忙,以前夏收的时候,收小麦,晒粮食,种下季的,怎么也要在家里忙活一个月,现在不到一个星期,就全忙完了,可以继续去城里打工,节省了时间,就相当于多赚钱了。
就在这家粮食收购点,陆续有其他村民过来卖小麦,有晒好的,也有刚割下来,分类存放之后,村民拿了卖粮的凭证就离开了。
那这家粮食收购点收了这么多没有晒过的小麦,是不是也要组织人手晾晒呢,它的晒粮场地又在哪里呢?
记者看到,这家粮食收购点的晒场并不是之前想象中的场院,而是一台台机器。
“这是潮粮区。潮粮和原粮都放在潮粮库里了,通过这个下粮层、提升机、用筛子过完筛以后,直接进烘干机了。”耿兆江是这家名叫众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他收购的粮食不需要露天晾晒,而是利用烘干机直接在厂房里烘干。
2014年耿兆江收购当地粮站,建设的烘干厂房,只上了三台小型的烘干设备,当初完全是自家用。后来规模扩大,2015年的时候,耿兆江就又建设了二期工程,一口气上了6台大型的烘干设备。除了自用之外,还对外营业,这在当时引来了不少人的嘲笑。
即使现在也有不少农民选择自己晒粮,然后再卖给耿兆江。
粮食的收购和储存,对含水量有一定的要求,标准是12.5。含水量越少,那价格自然就越高,这也是很多农民选择自己晒粮的原因,但是在耿兆江看来,卖潮粮其实更赚钱。
“卖潮粮食有时候比卖干粮食收入还高。水分控制不均匀,晒干达标的一般都是百分之七八十超干,剩下的是达标的。一般都会减产,会造成收入降低。”按照耿兆江的说法,农民自己晒粮往往会超过粮食收购的标准。虽然价格高,但是产量下来了,最后算下收入,并没有直接卖潮粮合算。而且烘干比自然晾晒还有更多的好处。“在路上晾晒靠天吃饭,有时候阴雨天,会出现霉变,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也有一部分农民觉得,烘干虽然合算,可是烘干还要另外花钱,又多增加了一笔成本,还是自己晒吧。“烘干一斤要4分钱,烘不起。”来送晒干粮食的农民说。
耿兆江说,他这里的烘干收费大概是一斤4到5分钱,按照农民亩产1000斤来算的话,一亩地粮食烘干的费用大概是40到50块钱。如果和晒粮的的人工费用比较,其实差不多。
“只要卖过潮粮食的,他不会再晒粮食。但是没有卖过的,他就感觉晒的粮食价格高,其实一核算都不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了烘干的做法,今年在夏收高峰期,耿兆江的公司一共烘干了5000多吨小麦,约占他所在的乡镇李家户镇小麦产量的六分之一。“我们一天休息的时间就几个小时。从早上6点收购到12点,人们还送粮食,有时候到12点以后还送。 ”
正因为需求量非常大,耿兆江今年又开工了建设了三期工程。“三期就是标准化的自动化的,一天可以解决3000亩的粮食。”
正在建设的三期厂房烘干设备已经安装好,其他辅助设施正在建设,投资有上千万。可是这么大规模的投资,每年夏收满打满算才1个月的时间,仅靠烘干,能收回成本吗?
耿兆江介绍,“秋收的时候,玉米的时间特别长,三四个月。三四个月我们的设备是24小时运转。他的用途就是跟天气赛跑 。秋收的时候天气不好,没法晾晒。”
虽然仅在夏收和秋收的时候,这些烘干设备才工作,但是因为有粮食收购的利润支撑,所以前期投入虽然很大,但是耿兆江有信心在几年之内收回成本。而且在农机购买方面也提供了补贴。“一台机器补贴七八万。”
2014年开始,对烘干机进行农机补贴。2015年,烘干机成为农机中重点补贴对象。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公司购进4台30吨的烘干机,加上建厂费用,投资400万元左右,购机补贴35万元,所有成本大约两年时间就可以收回。
据了解,武城县现在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10多家,其中24家拥有烘干设备,一共有各种型号烘干机72台,而整个县冬小麦种植面积是63.4万亩,按全县所有烘干机的运行能力,40%的冬小麦能够实现烘干。与传统的晒粮方式相比,烘干显然更有优势,然而推广起来也并非易事。“的缺点就是投入成本太高。但是他的出来的质量是非常好的。”
其实粮食烘干是粮食种植规模化的要求,同时对于防止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的减产、保证粮食品质都有较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