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10年后农业必火的,过来自扇耳光吧!
持这种论调的,要么是农业从业者、创业者给自己壮胆或者是撸政策解读培训费的。要么是主流媒体报喜不报忧的调性。如果还有第三种,那就是对农业或许是真无知。
农业真的火了,年年火
一直很吃惊这种说法竟然很有市场,也竟然能够说服相当一部分人。
1、什么是农业必火?怎么定义火?
宏观上从四个方面来扫一扫:
如果从从事农业的人口而言,只能是越来越少,一个也来越少从事的行业,能称之为火吗?直播、短视频行业火了,人家可都是以从业人数的聚集扩大作为重要的唯二指标(是行业经济规模)
如果从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而言,原来还能勉强占到经济的10%左右。2016年农业仅占GDP8.4%,一个近半国人从事的行业,产值比重不到10%,叫做火?(将来这个占比会持续稳定的降低)
说10年后农业必火的,过来自扇耳光吧!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看,农耕社会已经远非主流,城市文明才是进步的象征,城镇化才符合历史的趋势。不信,为何每个从事农业的父母都省吃简用希望孩子上学在城里谋生而不跟自己一样修地球。一个不符合将来发展趋势的产业能称之为火?
从收益角度看,如果没有巨额的财政支农补贴,怕是农业本身都难以支撑了吧,一个严重依赖于财政支持输血的行业,能够称之为火?
2、不得不变的三农到底有几个机会?
农业之弱,农村之难,农民之困,农业不得不变才是真,至于火不火的问题,实在是扯淡扯的不着边际。
粮食问题是重启农村改革的首要原因。随着农一代的老去,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如何确保粮食的问题越来越破解。其次,社会发展的矛盾也要去必须对农村做出改革,第三农民对于自身改善生活、缩小城乡差距的期待日益强烈。
于是乎,以农业现代化作为总目标,配套的农村产权改革,农产品价格改革是重点逐步展开,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新型农业主体的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确权、土地还权附能、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有偿退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推出。
显然,这个改革是有上限的。农业现代化对于整个农业产值的提升未必有多大。很多人还是看好农村产权交易这个看上去很美且极具想象力的蛋糕。
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农村产权改革形成的市场被明显高估,什么农村宅基地总市值50万亿,建设用地200万亿,估计拍出这个数的人自己都不敢相信。
没有配套的政策农村土地价值,即使赋予农村土地金融属性,抵押担保也是不良资产,除了政策性金融做出几个试点用于宣传外,市场化的方式几乎找不到出路。
看似行得通的重庆的地票制度,还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制度设计,将城市周边土地的价值转移到了边远农村,一不是农地的自发升值(只是价值转移),二是依赖于城市用地指标的上限,价值有限。
至少在农地圈看来,农村现在和很长一段时间都要摸索前行,从来也没敢奢望农业会火。
或许十年后这些鼓吹农业必火的人回过头来看,真想扇自己几个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