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年农机市场定局后的思考
2017-09-16
农机1688网童国祥6090
核心提示:秋季销售高峰来临之际,看机的人稀稀拉拉,比往年同期少了很多,但也不是局外人想象的那么不尽人意,农机人不是完全走进“沙漠”,买机的用户还是不间断的时而出现,看机、订机、提机。只是,频率和节奏较过往明显放慢了,让农机人感觉到气短。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机市场也不例外。尽管1~8月份的销售不尽人意,真正的农机人不会听天由命,仍在期待、抱怨、牢骚、无奈中继续艰难地前行。大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已不抱太大的希望,对?贴额度再也没有以前那么敏感。在市场饱和的事实面前,大家不得不承认眼前残酷的现实。
秋季销售高峰来临之际,看机的人稀稀拉拉,比往年同期少了很多,但也不是局外人想象的那么不尽人意,农机人不是完全走进“沙漠”,买机的用户还是不间断的时而出现,看机、订机、提机。只是,频率和节奏较过往明显放慢了,让农机人感觉到气短。
尽管某些收割机生产厂家与代理商,共同承诺“三包”五年,也忽悠不了善良的用户。十多年如一日的购机热潮,早已无踪无影,就连“凹凸”低价收割机,也失去了往日的激情。购机者对三包服务的要求早已超出了“三包”规定范围。当然准备改行停业的农机生产企业、农机流通企业明显浮出水面,准备退出农机市场的农机人也大有人在。笔者感到在环境整治中,微型企业被强制关门,被逼停业整顿等死更是雪上加霜,成为近期农机人的热门话题。秋季销售高峰门前冷落败局已定。
一、品牌无优势
农机具品牌优势到底在哪里?就2017年农机市场走势分析,品牌农机具很难凸显优势,究其原因:
(1) 渠道成了品牌农机的死穴。品牌农机生产企业基本都是过去的老国企,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以省,市农机流通为主渠道,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仰视市场,小瞧对手,无视用户,成为他们正常习性。
(2) 高价成为品牌农机生存难的主要因素。同样的发动机、同样的底盘,不同的价格,让用户比较时,混淆概念。到底是“价格等于品牌还是品牌等于价格”,除了“品牌”两个字,价高别无更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所谓品牌就是企业老,人员多、费用大、成本高,成为品牌农机的基本条件。
(3)服务的灵活也是阻碍品牌机市场的关键所在。条条框框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当今的上帝,对服务的要求,超出了六部委的正常“三包”规定。加之,补贴额度的缩水,利润空间的缩小,服务成本不断加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代理商为了销售不着边际的乱表态,乱承诺,乱许愿,“诚信”受损让用户无处适从。
二、价格无优势
价格决定用户,品牌机的价格,让80%的用户望而生畏,除了饱和因素外,品牌机的价格也是影响销售的主要原因。
(1) 同型号,同配置,同样的发动机,同样的底盘,品牌机的价格,高于其它同型号机,不同厂家产品价格的三倍之多。品牌农机具的价格定位依据到底是什么,只有品牌机生产企业自己有一本良心账。品牌机价格的举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优质优价是必然,同质不同价也只有品牌企业自己清楚其中的原由。
(2) 同一个配套厂家的配件,只要通过品牌农机具厂家发到代理商手中,是一般厂家的价格3~5倍,往往用户认为,代理商是黑店,殊不知代理连运费都不敢加,品牌农机具不但整机百姓买不起,配件同样用不起。
(3)加压库存是代理商成本不断加大,利息成了代理商的负担,卖不是、不卖更不是。库存机每天成本加大,加之厂家不间断的促销,代理商进压的库存,跟不上厂家一轮又一轮的促销让利,是代理商走进了,进、退两难境地。
三、政策无优势
农机补贴政策尽管得民心顺民意,说句领导们不愿听的话:百姓享受的是优惠之名,而非真正得到实惠,有补贴与没补贴,意义不大,作用不大,效果不大。如果补贴农机具不能统一核价,厂家自主定价,补贴额度越高,农机具市场价格越高,成为夜间的烟花爆竹,一响而过,一闪而已罢了。
(1)补贴农机具是根据产品成本定价,还是依据补贴额度多少定价,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实在的话题,顶层制定政策时应该有所考虑。就从十多年的农机补贴操作来看,厂家还是相互攀比,市场定价的依据,基本是根据补贴标准水涨船高。
(2)品牌与产品的区别,比方说:前天某县对扶贫项目6台烘干机进行招标,三九牌与三五牌及众多小厂同台竞标,这种招标是地方官员无知还是真的不懂,用东方红大拖与愽马同台竞标,谁有病的问题一目了然。农机补贴操作程序存缺,出了很多洋相和不理智的行为,被一些地方官员仍当做法宝到处效仿。这个问题各地都存在,没有人敢去说破,弄出很多笑料。这就是我们农机补贴,叠加补贴,扶贫项目操作程序存在严重问题的关键所在。
(3)每年政府出资200亿,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为何得不到百姓好评与感恩。理由很简单,百姓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叠加补贴、扶贫项目成为地方官员,暗箱操作,官商勾结,指定品牌,指定经销商,权钱交易的场所。
无论是何种原因,农机市场不景气已成定局。任何“品牌、价格、政策”对市场影响都有限。笔者、还是那句老话:价格决定用户、质量决定市场、服务决定出路是农机人求存的基本点。
以上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道友批评指正。
秋季销售高峰来临之际,看机的人稀稀拉拉,比往年同期少了很多,但也不是局外人想象的那么不尽人意,农机人不是完全走进“沙漠”,买机的用户还是不间断的时而出现,看机、订机、提机。只是,频率和节奏较过往明显放慢了,让农机人感觉到气短。
尽管某些收割机生产厂家与代理商,共同承诺“三包”五年,也忽悠不了善良的用户。十多年如一日的购机热潮,早已无踪无影,就连“凹凸”低价收割机,也失去了往日的激情。购机者对三包服务的要求早已超出了“三包”规定范围。当然准备改行停业的农机生产企业、农机流通企业明显浮出水面,准备退出农机市场的农机人也大有人在。笔者感到在环境整治中,微型企业被强制关门,被逼停业整顿等死更是雪上加霜,成为近期农机人的热门话题。秋季销售高峰门前冷落败局已定。
一、品牌无优势
农机具品牌优势到底在哪里?就2017年农机市场走势分析,品牌农机具很难凸显优势,究其原因:
(1) 渠道成了品牌农机的死穴。品牌农机生产企业基本都是过去的老国企,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以省,市农机流通为主渠道,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仰视市场,小瞧对手,无视用户,成为他们正常习性。
(2) 高价成为品牌农机生存难的主要因素。同样的发动机、同样的底盘,不同的价格,让用户比较时,混淆概念。到底是“价格等于品牌还是品牌等于价格”,除了“品牌”两个字,价高别无更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所谓品牌就是企业老,人员多、费用大、成本高,成为品牌农机的基本条件。
(3)服务的灵活也是阻碍品牌机市场的关键所在。条条框框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尤其是当今的上帝,对服务的要求,超出了六部委的正常“三包”规定。加之,补贴额度的缩水,利润空间的缩小,服务成本不断加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代理商为了销售不着边际的乱表态,乱承诺,乱许愿,“诚信”受损让用户无处适从。
二、价格无优势
价格决定用户,品牌机的价格,让80%的用户望而生畏,除了饱和因素外,品牌机的价格也是影响销售的主要原因。
(1) 同型号,同配置,同样的发动机,同样的底盘,品牌机的价格,高于其它同型号机,不同厂家产品价格的三倍之多。品牌农机具的价格定位依据到底是什么,只有品牌机生产企业自己有一本良心账。品牌机价格的举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优质优价是必然,同质不同价也只有品牌企业自己清楚其中的原由。
(2) 同一个配套厂家的配件,只要通过品牌农机具厂家发到代理商手中,是一般厂家的价格3~5倍,往往用户认为,代理商是黑店,殊不知代理连运费都不敢加,品牌农机具不但整机百姓买不起,配件同样用不起。
(3)加压库存是代理商成本不断加大,利息成了代理商的负担,卖不是、不卖更不是。库存机每天成本加大,加之厂家不间断的促销,代理商进压的库存,跟不上厂家一轮又一轮的促销让利,是代理商走进了,进、退两难境地。
三、政策无优势
农机补贴政策尽管得民心顺民意,说句领导们不愿听的话:百姓享受的是优惠之名,而非真正得到实惠,有补贴与没补贴,意义不大,作用不大,效果不大。如果补贴农机具不能统一核价,厂家自主定价,补贴额度越高,农机具市场价格越高,成为夜间的烟花爆竹,一响而过,一闪而已罢了。
(1)补贴农机具是根据产品成本定价,还是依据补贴额度多少定价,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实在的话题,顶层制定政策时应该有所考虑。就从十多年的农机补贴操作来看,厂家还是相互攀比,市场定价的依据,基本是根据补贴标准水涨船高。
(2)品牌与产品的区别,比方说:前天某县对扶贫项目6台烘干机进行招标,三九牌与三五牌及众多小厂同台竞标,这种招标是地方官员无知还是真的不懂,用东方红大拖与愽马同台竞标,谁有病的问题一目了然。农机补贴操作程序存缺,出了很多洋相和不理智的行为,被一些地方官员仍当做法宝到处效仿。这个问题各地都存在,没有人敢去说破,弄出很多笑料。这就是我们农机补贴,叠加补贴,扶贫项目操作程序存在严重问题的关键所在。
(3)每年政府出资200亿,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为何得不到百姓好评与感恩。理由很简单,百姓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叠加补贴、扶贫项目成为地方官员,暗箱操作,官商勾结,指定品牌,指定经销商,权钱交易的场所。
无论是何种原因,农机市场不景气已成定局。任何“品牌、价格、政策”对市场影响都有限。笔者、还是那句老话:价格决定用户、质量决定市场、服务决定出路是农机人求存的基本点。
以上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道友批评指正。
标签:
农机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