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秸秆禁烧,烧掉几亿元,太让人痛心了!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在此情况下,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
特别是今年,东北各地秸秆禁烧的严格,在东北农村的田间地头,常常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电筒、手臂佩戴秸秆禁烧标识,每到夜晚,都会看到他们的足迹,他们就是秸秆禁烧的监督人员。
“白天不烧晚上烧”是以往农户焚烧秸秆方式。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带着红色的秸秆巡查袖标,田间不停穿梭……虽然前期已经向农户做了广泛动员,并且有秸秆禁烧巡逻车在不间断宣传,这些都让大家切身的体会到了今年秸秆禁烧的严格,对此,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今天农民之家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说有关于秸秆禁烧的问题。
一、秸秆禁烧工作花费巨大
首先我要给大家算一笔账,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64个市县,平均每个县100个村,每个村雇佣10人24小时实施秸秆禁烧巡查工作,每人每天按100元支付人工费,巡查监督3个月,大家算一下一个县得需要多少资金来保证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实施呢?900万元,那全省64个县呢?那就是5.76亿元,东北三省一区呢,我想怎么也应该在10亿元以上。
花这么多钱说白了就是白天、晚上看管农民不让烧秸秆,农民害怕罚钱、拘留确实没有烧,可是没烧掉的秸秆怎么办?秸秆还田确实很好,但农民实施起来确实有难度,深翻、打包等方式处理秸秆无形中增加了农民支出,钱虽然花了,可是给农民又带来了什么呢?一方面要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是农民面临的现实问题,难道就靠花钱看管农民吗?
二、农民难道不知道焚烧秸秆的坏处?
如何应付越来越沉重的秸秆,确是难以承受之重。这时候,社会的帮助、政府的援手显得特别有必要。可现状难以让人满意。
据农民之家下乡了解,烧秸秆的农民不是不知道焚烧秸秆的危害。他们说,烧秸秆也是迫不得已。“说起来这么做能肥田,但草木灰的肥力有限。被干部发现,说不定还要罚款。这么做又不,又不环保。”他们期望,“谁能帮我们处理掉啊?谁要拿走,我们可以免费给他。”其实,目前已经有好几种无害化处理秸秆的技术,但因投入产出比不理想,还需要政府财政扶持,才能逐步推广。目前政府财力不足。
问题的症结看来并不复杂。农民缺运力,愿意免费把尚有废物利用价值的秸秆送走;政府缺票子,有现成的技术却派不上用场。如此看来,如果不能给农民提供有力的帮助,田里的秸秆只能被他们付之一炬。但是我们不相信的是,政府财政拮据到拿不出这点帮助农民的钱?
说来说去,的问题还是“经济账”。我们那些有能力有眼光解决秸秆处理难题的政府部门,会算只赚不赔的经济账。要往农田里砸钱实现秸秆无害化,“财政”不答应。至于农民兄弟的负担和安危,城市大气环境的得失账,那就留待环保部门和社保部门去算去帮了。
三、秸秆禁烧不是“堵”,关键在于“疏”
我们都知道,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农民之家觉得,秸秆禁烧不是堵,而应该是疏,将10多亿元的资金用于秸秆经济效益的转化上是不是更好呢?如果这些钱能把秸秆的出口打开,让秸秆实实在在的产生经济效益,农民还会烧秸秆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那么也就不需要花钱看管农民烧秸秆了不是吗?也就是说,秸秆禁烧要考量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深翻、回收等秸秆的配套工程,只有真正解决秸秆出口的问题,真正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也许才是的办法。
各位家人们有什么看法,也可以积极给小编留言,说出你的心声,我们将结合您的看法继续深入探讨!
- 1360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1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2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3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8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2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7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89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8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