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精产区一区一区三区_成品人片a91观看入口888_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htc

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三代拖拉机手见证黑土地上的新变革

   2019-05-30 新华社6880
核心提示:50多年前的春耕时节,吉林省榆树市长发村开进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时至今日,这里的机械化率达到了,也培养了三代拖拉机手。

50多年前的春耕时节,吉林省榆树市长发村开进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时至今日,这里的机械化率达到了,也培养了三代拖拉机手。

 

从代“东方红”拖拉机到如今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从人人羡慕的新中国代拖拉机手,到如今智能化大型农机人人会开,一代代拖拉机手们见证着黑土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


“‘东方红’曾是全村的宝贝疙瘩”

 

天气暖了,77岁的榆树市弓棚镇长发村农民李清林又到地头上溜达,看大型拖拉机在地里来来回回。李清林是榆树的批拖拉机手。18岁那年,他在当地农机校经过6个月培训,成为吉林省批驾驶“东方红”的拖拉机手。

 

1964年,两台“东方红-54”型拖拉机落户长发村农机站,李清林也跟着回到村里。“一台拖拉机能顶30个壮劳力,那两台‘东方红’成了我们全村的宝贝疙瘩。”李清林说。

 

由于机械化起步早,大大提高了长发村的耕种效率。长发村历史上曾创下多个吉林省粮食单产新纪录,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那个年代,拖拉机手还是“稀缺资源”,想开拖拉机并不容易,得先跟师傅学上三年,才能独立操作。“别人碰都不让碰,拖拉机太金贵了,不敢让生手操作,生怕弄坏了。”李清林说。

 

现在,长发村的仓库里还停放着一台早已多年不用的“东方红”。李清林讲起了当年坐在驾驶室里的“煎熬”,“发动机声音特别大,散发的巨大热量一会儿就能把苞米烤熟,坐在驾驶室里都烤脸。”

 

由于当时长发村土地多农机太少,一台拖拉机配备了四个驾驶员,白天黑夜四班倒,人停车不停。即使这样,一台“东方红”一天也只能耕种8公顷土地,一个月的春耕期下来,村里只有一半的土地实现机械耕种,剩下的土地依然靠村民繁重的体力劳动。

 

“家家实现机械化,春耕不再靠人力”

 

包产到户、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让黑土地上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长发村农机站不再只有两台“东方红”,大型履带式、“千里马”“手扶式”……各类拖拉机有40多台套,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60多人。

 

纪宏生曾是李清林的徒弟,进入九十年代,跟着师傅开过的“东方红-54”早已淘汰,“马力更大、样式更多的各型拖拉机成为主角,春耕基本不再依靠人力。”纪宏生说。

 

每年的春耕是纪宏生最忙的时候。“我每天开着拖拉机去农户家地里干活挣钱,一部分上交村里,一部分留作自己的劳务费,春耕一个月下来能挣几千块钱。”纪宏生说。

 

农机站机械多了,长发村的春耕生产也实现了机械化全覆盖。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购买小型农机具,拖拉机和播种机等逐步走进农民家庭。

 

“以前种地是纯体力劳动,自从实现了机械化全覆盖,我们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纪宏生说。

 

“一人坐在驾驶室,春耕秋收全完成”

 

这几天,榆树市仁和机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完成了春播。记者在现场看到,只有三台大型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在黑土地上快速移动。远远望去,黑土地显得很冷清,和人们印象中的忙碌景象大相径庭。

 

合作社的拖拉机手宋正志牵引着免耕播种机在地里忙活着。他告诉记者,现在春耕特别快,近20公顷地三个拖拉机手一上午就种完了,不需要多余人力。

 

登上拖拉机,记者看到驾驶室跟普通汽车并无两样,但倒车雷达、卫星定位、车载测亩仪一应俱全,科技感十足,拖拉机手随时能掌握移动方向和耕种面积。宋正志说,现在开大型轮式拖拉机就跟开汽车一样,一个人坐在驾驶室,春耕秋收全完成。

 

宋正志所在的合作社流转了400多公顷土地,还为农户代耕1200公顷,但这么多土地也只需要一周便可播种完。“59名社员中近30人都是拖拉机手,拖拉机手就像私家车司机一样普遍。”宋正志说。

 

目前,榆树市弓棚镇有农户19500户,农机具保有量达11000多台套,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200余家。“机械化拓宽了弓棚镇农民的致富渠道,农民的收入结构由单一的土地收入逐步变成‘土地+养殖+务工’多元收入。”弓棚镇镇长宋宪平说。 
 
标签: 东方红拖拉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翁牛特旗| 珠海市| 莱芜市| 东乌珠穆沁旗| 津市市| 大城县| 多伦县| 双流县| 仁怀市| 洞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