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国区域经济下“三农”保险问题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85%。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农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又是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亿以上,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其中农业和农民是的受害者。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风险规避的有效工具,在稳定农村社会生活,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因而转移农业生产中的巨大风险,保护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成果不遭受意外损失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冷静思考,如有不周之处,敬请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一、关于对区域经济相关理论的阐述。
所谓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在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的长治久安。此外,协调发展理论经历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两个阶段,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也经历了均衡发展、不均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演变历程。据此,研究从理论基础、内涵、测度对国内外相关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进行简单梳理。
1.平衡发展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基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边际报酬递减的假定,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会驱动要素合理流转和配置,实现区域间要素价格的趋同,达到区域平衡发展,区际非均衡状态的发生只会是暂时的,如果长期存在,一定是完全竞争的条件未得到充分满足,从而妨碍了要素的跨区域流动。空间均衡,意味着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的一种空间上的帕累托效率状态,空间均衡并不表达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上均匀分布的含义,而是代表一种与地区资源环境禀赋相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区域生产力布局状态;它的宗旨是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化发展。其中,区位论(TheLocationTheory)理论的发展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西方一直被认为是工业布局的理论基础。主要以1826年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约翰·冯·杜能,1997)、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阿尔佛雷德·韦伯,1997),韦伯主要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就是生产在某场合进行所获得的费用的地点)决定生产产所。韦伯把运输成本作为影响工业区位的基本定位决定性因素。相比较来说,美国胡佛的运费理论比较完整。1993年克里斯泰勒的《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沃尔特·克里斯塔勒,1998)为代表的古典区位论,将城市的空间作用和等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中心地理理论;而市场区位论就是以贸易范围与市场区域大小来讨论生产力布局。代表人物德国廖什认为各类市场范围皆呈六角形态,因为它的供应面积既大于圆形,也大于四边形与三角形;他认为不断扩大市场范围,企业追求的是利润。60年代中期,佩鲁的弟子,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重新研究了经济空间的含义。布代维尔认为,经济空间包括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将区域分为三类:一是均质区域;二是极化区域;三是计划区域。在生产力布局中体现空间均衡理念,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有的地区主要以开发为主,有的地区主要以保护为主。要结合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内容,提出包括交通、能源、环保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并要依三次产业进行空间布局引导。
2.增长极理论。增长极模式是区域生产力扩散的基本模式,增长极的概念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于1950年提出。增长极理论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增长极包含两层含义:产业增长极和空间增长极。短期内迅速崛起的点状区域,如城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新古典经济学学者认为空间经济要素配置可以达到帕累托,增长极概念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
3.梯度推进理论。梯度推进理论主要表现为两大要素,要素为经济效率,第二要素是公平。该理论认同条件更好的地方就应该先发达起来,而条件较的地方可以慢慢地追赶上来,这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地方差异,要求从客观出发,各自发展。自然,经济差异的问题到处都存在,这就导致这个理论有很强的适应性,以它作理论指导更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样来说,梯度推进理论也更易于操作,自改革开发以来,广东沿海地区的发展有目共睹,从最开始的珠江三角洲到两翼地区再到北部地区,从小点到大面,广东的经济迅速发展,跻身前列。优势如此明显,那么劣势也就随之而来。我们难以划分这个梯度的范围,也就难以知晓什么时候该继续投资或该执行撤出。
4.网络开发理论。所谓网络开发,就是强化网络和点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内各节点与腹地、腹地与腹地联系的广度和强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网络开发理论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增长极开发、点轴开发都是以强调重点发展为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而网络开发是以均衡分散为特征,将增长极、增长轴的扩散向外推移。该理论一方面要求对已有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更新、扩散、转移;另一方面又要求开发新区,以达到经济布局的平衡。新区开发一般也是采取点轴开发形式,而不是分散投资,铺开。这种新旧点轴的不断渐进扩散和经纬交织,逐渐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经济网络体系。网络开发一般适用于较发达地区或经济重心地区,在不发达地区不宜应用。网络开发理论注重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因此,该理论应用的时机应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已经不大,区域经济实力已允许较地开发新区的时候。网络开发理论在发达地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已达到了较高水平,网络开发已成为当地发展模式的主要选择。这一地区是我国城镇化水平,城乡差别最小的地区。
正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特殊性,只有各种区域经济理论有效的融合,各个区域的经济才能健康的发展。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支柱和现代经济的重要成分,保险的功能与作用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在现有条件下保险业介入新农村建设面临有利形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因此,应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定位于保险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打基础”阶段,通过夯实基础,逐步释放保险潜能,以实现保险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共赢和持续发展。从另一方面说,我们要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分区域、分阶段、分时间对保险内容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在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面前获得的商业性收益。
二、“三农”保险的发展现状。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均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农险提供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保障。农险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于逐步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覆盖面积。同时,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大力支持各地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产品和服务及技术优势,扩大各类农险产品创新试点范围,增强产品创新成果转化。今明两年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还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因此,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不同以往,除对脱贫攻坚、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农村改革等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还提出一系列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农村改革发展硬目标,如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等。而作为参与“三农”发展重要保障环节的保险业,仍有很多责无旁贷的任务需要加速完成。
1.“三农”保险总体发展历程
阶段:建国初期,开始建立农业保险服务。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正处于极具变动的时期,因此在1953年,农业保险停止办理。
第二阶段:1982年,重新尝试农险业务服务。在1985年到2004年近20年间,农业保险基本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时国际上保险业务的平均综合赔付率是70%,而中国的农业保险远远超出这个数值。不断的亏损使得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没有农民愿意参与。没有购买就没有对应的商家,农村保险行业险种不断减少,保费一直下降,行业一片颓靡的氛围。
第三阶段:在10年不曾发展的农业保险行业几近消失之际,《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颁布了。这是一项划时代的重要举措,给黑暗的农业保险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关于农业保险的地位与发展模式,在2003年的《农业法》中也作了具体说明。这是对农业保险提出的重视。接下来的几年,党切实抓好工作,将政策落到实处,真正用政策造福广大农民。
第四阶段:2004年,农业保险公司如上海安信、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开始组织实施农险业务。约有五种模式被创办,如政府与公司联办、专业性农保公司经营、共保经营、商业保险公司自办、商业保险公司代办等。
第五阶段:农险保费一路发展,2004年,我国农险保费收入3.77亿元,仅占财产险全行业的0.36%。2007年,我国农险开始发展,这是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政策实施取得的显著性结果。在今年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保险被提及11次,重点涉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措施的落实,包括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农业保险要扩面、增品、提标,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农业保险再次成为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重点。以我国农业保险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业务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亚洲。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取得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72.65亿元,同比增长19.54%,远高于行业增速;农险保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3%。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离不开农业保险创新。但相对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保险急需加快创新发展的脚步。业内人士认为,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均不断提高,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主体迫切需要农险提供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保障。对于农险发展的当务之急,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理近日表示,扩大农业、林业保险保障覆盖面,应在所有县域铺开农业保险业务,提升农业保险市场份额。逐步推广农险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力争从2019年春季开始,政府预算应充分考虑农业保险的现实需要。同时,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大力支持各地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产品和服务及技术优势,扩大各类农险产品创新试点范围,增强产品创新成果转化,以点带面,逐步实现推广覆盖。
2.我国区域性经济及保险业发展状况。近些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开发程度还不够,造成有效供给不足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准许外国保险公司以独资或者合资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以后,我国财险公司面临的竞争也就越发激烈了。1980年我国财险业恢复以后,中国的财险业作为朝阳产业迅速发展,到了21世纪保险产业又作为我国支柱行业发展就更加迅速了。尤其是这些年来,我国财险业发展神速,而且超过寿险业的增速,为我国保险业整体得发展贡献出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 222012025第五届中国(江西)农业机械及农业科技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昌顺利召开
- 1357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083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3014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75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696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027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5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739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