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拉机到农用飞机的转变——刘天华的种地经
央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记者纪翔任磊萍河南台殷海晴河南周口台海静)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这阵子,河南周口农民刘天华可算是“火”了一把。从2009年在商水县魏集镇创办“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至今,6年来刘天华不仅始终没有脱离土地,而且土里刨金,种出了金娃娃,他还作为农民代表,跟总理同台讨论种地问题。那么,刘天华在种粮的道路上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他离自己的农业梦还有多远?
6年前,38岁的刘天华满腔热血创办了农业合作社,带领600多位农民发家致富。
刘天华:种地的没有白人。特别是热天38度高温在地里。想白也白不了,呵呵。
在周口,刘天华有两块高标准良田,专门用于优质种子的研发推广。之所以种这两块地,刘天华是吃过亏的。
刘天华:成立那一年人家搞优质麦,我也搞,不懂,个拖拉机不中,很浅,那一年比较冷,一冻,冻死了
刘天华说,当时,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县里的农业局帮了他一把。
刘天华:他说品种不适应,我说啥办法。从2010年他们给我介绍周麦系列,打造规模化。后来我承诺,要干就干,不干就不干,我必须做大做强。
刘天华挨家挨户跑,对村民承诺种子、化肥、农药都不要钱,只要把地给他种,他保证村民不低于当前的收入。
刘天华:在老百姓不相信耳朵,看到了,我得到实惠了,我听你的,那一年我采取了打个赌,我说你要不相信我的钱不收你的,如果这个小麦把不住一般产量我钱不要了。
那一年,刘天华种的粮食亩产达到了1100斤,比过去多打了三四百斤,丰收给了刘天华足够的信心,一个可行的粮食链条开始在他的脑海里形成。
刘天华:不能粮食下来了,随机卖了,没有效益了,走向订单化,就是我给你公司签协议,我打了麦,比人家多卖15%,产量上去了,收入也增加了,就说一亩地一千斤,就是150块,第二个降成本,怎样降,给肥料公司达协议,我们统一进肥料,保证质量,价格肯定便宜,搞大型机械耕种,价格降下来。农机跨区作业,我们通过合作社联网,小麦三天结束,现在提倡跨区作业,步到湖北,湖北比咱这提前二十天,湖北收了到南阳,这样管多挣钱。
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刘天华不断增添农机设备。在他的记忆里,收个麦得半个月,现在四天就结束了。
刘天华:农机新技术推广最关键,农机将就效率,效率高了,成本就降下来,九几年的时候咱们种地靠什么,小拖拉机,小梨小耙,2000年左右的时候是中型化,现在是大型机械化,我是周口个装烘干机的,烘干机装上以后,以前玉米人工掰,砍,一亩地甚至得一天,现在新技术呢,玉米收割机一过去收的是子,后面带秸秆还田。个保土壤,第二个保,第三个玉米打回来随机入烘干机了,白天收,晚上烘,由28降到15,这不存在霉变什么的,你烘干的粮食卖给饲料厂,一斤多卖3分到4分,这利润出来了,打了一个双赢。
2012年,刘天华次看到了农用飞机,他觉得,这东西不错,省时省力,防控效果好,一下子,他就心动了。
刘天华:从2012年光想买飞机,现在规模大了,人工忙不过来,打药太难了,家里都是老年人,你要是雇人打,一亩地得8块钱,防治也不好。飞机打药个效益高,成本低,我这一台飞机一天打800亩,人的话800亩地,你一天打十亩,得多少钱,像按这个飞机,一亩地不到一块钱。防治又好,因为这种你经常得看,学。
在机械化生产的推动下,刘天华合作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眼下,刘天华的合作社已建立粮仓2000平方米、晒场1500平方米,托管土地6800亩,流转土地4200亩,农户存粮每年7000吨。不论走到哪里,刘天华三句话不离粮食。
刘天华:以后,或许我们也会吃上自己做的方便面,目前合作社正在走粮食深加工的路子。比如现在,我们就有自己生产的绿色方便食品——干芝麻叶。
1月27日上午,作为的一名基层农民代表,刘天华应邀走进中南海,应邀参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科教文卫界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议、意见,与李克强总理面对面探讨关于种粮的话题。刘天华说,当时他的心里很温暖又很紧张。
刘天华:咱是一个农民,农民的感受是啥,这一次是代表8亿农民说的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刘天华清楚地记得,他发言10分钟,总理笑了3次。
刘天华:一笑是啥呢,总理到我面前握手的时候,第二小回报中间,我给总理打包票,以后好好干,多种粮多打粮,总理听了哈哈笑起来,第三笑是乡亲们盼望着回去看看,总理笑了。
从不会种地,到种得好,还有效益。刘天华的经历也在影响着他的儿子。目前就读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的儿子,在父亲的启发下,决定当一名新型农民。
对于儿子的选择,刘天华很是欣喜。他说,自己这辈子都不会离开土地,未来,他会更稳健地实现自已的粮食梦。
刘天华:因为我们不能光靠的好政策要消化药转化,粮食生产了要转化,搞加工啊,大品牌。以后这个农业要走向新型农业不是以前的老农民,是新型农民,是新技术,新品种,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