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2016-03-16
农业部网站6970
核心提示: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效益明显好
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效益明显好转,盈利能力提高,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体运行平稳向好。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689.3亿元,增长5.0%,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4.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2015年的总体走势是上半年变化较快,下半年基本平稳。从月度变化看,年初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降,在4、5月份达到低点,6月份开始缓慢提高。
(二)中小型企业活力增强。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7.8万家,比上年增长3.6%。其中,小型企业6.6万家,占84.5%,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比。三大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数量为3.3万个,占85.6%,较2014年增加0.7个百分点。从经营情况看,大、中、小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7.3%、25.9%、46.8%,其中,大型企业占比较2014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上升0.3和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仅为3.7%,但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3%,经营质量提升。
(三)企业效益明显好转。降息、减税、清费等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节本增效产生积极作用。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908.0亿元,增长5.3%,较2014年上升3.1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利润增速7.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为6.7%,高于工业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0.9个百分点。上缴税金总额12269.6亿元,增长5.0%,较2014年下降2.0个百分点。从企业平均成本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基本与上年持平,低于工业2.9元[2]。
(四)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农产品加工业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2015年,食品行业主要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901亿美元,全年共下降2.0%,降幅较1-11月收窄1.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为42.4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471.6亿美元,下降2.5%;进口金额429.2亿美元,下降1.4%。按主要产品看,出口下降较快的是谷物初加工品,出口量下降11.9万吨,比2014年下滑37.4%,肉类也略有下降,干/坚果、茶叶、冷冻饮品、贝参蛤产品出口情况较好;进口方面,主要是植物油产品、冷冻水产品和乳品的进口金额下降较快,分别下降70.6、40.6和31.8万美元;进口金额增长较快的大宗产品有冷冻畜禽肉、酒精及酒,小宗产品中的糖果、烘焙、方便食品以及蜂产品、保鲜水果等进口增长也较为迅速。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不含中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712.9亿元,增长10.2%,低于上年6.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三大食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9940.3亿元,同比增长8.6%,拉动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4.4%,增速;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7.7%和4.4%。
(六)区域结构加速调整。2015年,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出现分化,其中,中部、西部地区总体发展较快,东部、东北多数省份增长放缓。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比为50.6∶25.2∶15.7∶8.5,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1.0和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3.0个百分点,除山西省外,其它5省增速在6.4%-10.8%之间。31个省区中,增速超过10%的有6个省,分别是东部地区1个(福建),中部地区1个(湖南),西部地区4个(贵州、宁夏、云南、重庆)。
二、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提质增效取得进展。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下滑到4.8%-5.4%区间,增长进入相对慢车道,增速处于历年来位,但利润总额增速高于上年,也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经营质量提升。这得益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也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密切相关。例如,玉米深加工近年来蓬勃发展,生产化工原料丙二醇、低聚木糖的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数量有望进一步大幅增长。
(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国人对营养健康、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升级。2015年,保健食品主营业务保持了14.4%的较高增速,糕点面包制造、米面制品制造、速冻食品制造这3种方便食品行业也发展优异,增速分别为11.5%、12.2%和13.4%。此外,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大力推动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此举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众多企业联合成立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积极研发相关主食产品,开发出适合国人消费习惯的添加马铃薯全粉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营养成分。
(三)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农产品加工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接一连三融合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和推动力量。有的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向农户注资共建基地、向经销商注资连物流等方式进行产前产后延伸融合发展,调查显示[3],81.3%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签订了原料生产订单;有的企业通过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文化农业等休闲农业开展产业交叉融合;还有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食品短链、加工体验等开展技术渗透融合。
(四)“互联网+”开创销售新渠道。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农产品加工行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进行深度有机结合,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调查显示[4],47.5%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自建电商销售部门或者借助阿里、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积极开展电商销售;即使在尚未开展电商销售的企业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企业正在积极筹划开展相关业务。
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体运行平稳向好。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689.3亿元,增长5.0%,较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4.2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2015年的总体走势是上半年变化较快,下半年基本平稳。从月度变化看,年初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逐月下降,在4、5月份达到低点,6月份开始缓慢提高。
(二)中小型企业活力增强。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7.8万家,比上年增长3.6%。其中,小型企业6.6万家,占84.5%,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比。三大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数量为3.3万个,占85.6%,较2014年增加0.7个百分点。从经营情况看,大、中、小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7.3%、25.9%、46.8%,其中,大型企业占比较2014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上升0.3和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仅为3.7%,但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3%,经营质量提升。
(三)企业效益明显好转。降息、减税、清费等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节本增效产生积极作用。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908.0亿元,增长5.3%,较2014年上升3.1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利润增速7.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1]为6.7%,高于工业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0.9个百分点。上缴税金总额12269.6亿元,增长5.0%,较2014年下降2.0个百分点。从企业平均成本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基本与上年持平,低于工业2.9元[2]。
(四)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农产品加工业进出口总额降幅继续收窄。2015年,食品行业主要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901亿美元,全年共下降2.0%,降幅较1-11月收窄1.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为42.4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471.6亿美元,下降2.5%;进口金额429.2亿美元,下降1.4%。按主要产品看,出口下降较快的是谷物初加工品,出口量下降11.9万吨,比2014年下滑37.4%,肉类也略有下降,干/坚果、茶叶、冷冻饮品、贝参蛤产品出口情况较好;进口方面,主要是植物油产品、冷冻水产品和乳品的进口金额下降较快,分别下降70.6、40.6和31.8万美元;进口金额增长较快的大宗产品有冷冻畜禽肉、酒精及酒,小宗产品中的糖果、烘焙、方便食品以及蜂产品、保鲜水果等进口增长也较为迅速。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不含中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712.9亿元,增长10.2%,低于上年6.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2.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三大食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9940.3亿元,同比增长8.6%,拉动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4.4%,增速;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7.7%和4.4%。
(六)区域结构加速调整。2015年,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出现分化,其中,中部、西部地区总体发展较快,东部、东北多数省份增长放缓。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比为50.6∶25.2∶15.7∶8.5,中、西部地区占比分别上升1.0和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3.0个百分点,除山西省外,其它5省增速在6.4%-10.8%之间。31个省区中,增速超过10%的有6个省,分别是东部地区1个(福建),中部地区1个(湖南),西部地区4个(贵州、宁夏、云南、重庆)。
二、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提质增效取得进展。201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下滑到4.8%-5.4%区间,增长进入相对慢车道,增速处于历年来位,但利润总额增速高于上年,也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经营质量提升。这得益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也与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密切相关。例如,玉米深加工近年来蓬勃发展,生产化工原料丙二醇、低聚木糖的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数量有望进一步大幅增长。
(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随着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国人对营养健康、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升级。2015年,保健食品主营业务保持了14.4%的较高增速,糕点面包制造、米面制品制造、速冻食品制造这3种方便食品行业也发展优异,增速分别为11.5%、12.2%和13.4%。此外,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大力推动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此举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众多企业联合成立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积极研发相关主食产品,开发出适合国人消费习惯的添加马铃薯全粉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营养成分。
(三)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农产品加工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接一连三融合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和推动力量。有的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订单、向农户注资共建基地、向经销商注资连物流等方式进行产前产后延伸融合发展,调查显示[3],81.3%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签订了原料生产订单;有的企业通过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文化农业等休闲农业开展产业交叉融合;还有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食品短链、加工体验等开展技术渗透融合。
(四)“互联网+”开创销售新渠道。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农产品加工行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进行深度有机结合,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调查显示[4],47.5%的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自建电商销售部门或者借助阿里、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积极开展电商销售;即使在尚未开展电商销售的企业中,也有超过半数的企业正在积极筹划开展相关业务。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13521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32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63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934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45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96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17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0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519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