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工业“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需加快转型
一、“十二五”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情况
1、行业规模跃居首位
根据统计局快报数字,到2015年12月,2422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23.60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为259.76亿元,同比增长9.16%。其中拖拉机主营业务收入704.78亿元,同比增长5.63%,拖拉机行业利润28.24亿元,同比增长8.49%。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主营业务收入1341.56亿元,同比增长7.53%,利润77.23亿元,同比增长20.67%。1-12月份农机行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7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73%,1-12月份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609.18亿元,同比增长9.31%。拖拉机、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制造(含联合收割机、农机具等)以及零部件占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0.62%,显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具、零部件等是农机工业的主力军。
2.围绕关键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开展了“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现代节能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现代化农业农机装备研究与示范”、“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关键重大技术及装备研发,突破了经济型及大马力动力机械、精准作业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大马力拖拉机与配套复式作业机具、大型联合收获机械等一批急需产品,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90%以上,科技支撑农机工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我国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了农机工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3、政策红利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发展环境更加有利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各项惠农政策持续出台,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机的购置补贴力度,五年间,中央投入农机购置补贴金额达到11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购置补贴资金的大幅度增长,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科技研发投入取得突破性增长。“十二五”期间,科技部等有关部门部署实施了农业装备重点专项。中央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近4.5亿元,实施了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现代节能设施园艺装备研制与产业化示范”、“大田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现代化农业农机装备研究与示范”、“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以及863计划“智能化农机技术与装备”项目,取得了一批应用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制了重点装备,初步建立了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机制造从传统向先进制造转变。我国农机工业制造技术及装备水平与发达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企业加大了对制造设备的改造,支持农机工业平稳快速发展,增强农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机产业结构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共安排80多个项目、约15亿中央专项资金实施了“技术改造和产业振兴”、“智能制造”、“强基工程”等有关重大专项。通过这些专项的支持,部分农机企业制造工艺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数字制造、激光加工、机器人焊接等先进制造手段改造了传统的制造工艺,提高了制造水平和产品的可靠性。
同时,工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实施了“重大技术装备税收优惠”政策,启动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贴资金”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对我国高端农机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1.创新理念与创新机制
“十二五”时期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进程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时期,这一阶段是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进步最快、产品品种增加最多的时期,但受创新理念与创新机制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基础和共性技术薄弱、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行业试验研究手段发展缓慢,产品的档次、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等总体偏低,直接影响农机装备环保性能、动力及经济性能、产品可靠性、结构强度等的关键零部件,以及高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农机工业发展的需求,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域特点的、智能装备、以及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产品缺乏,行业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产能过剩与相对不足相互交织。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经营创新和结构创新,实现突破尚待国内企业不断努力。
2.转型期与发展方式
在现代农业生产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农机工业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需转变外延扩张的惯性思维,致力于培育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实现突破,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为行业注入新的能量,引领行业新的发展。
3.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
与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端农业装备制造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体系不健全,高端农业装备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明显滞后,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亟待加强,行业技术与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行业发展之需。通过依托产业联盟、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农机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打造高端农业装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平台,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培育力度,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机产品,谋求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面临提高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围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加快发展先进适用、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率的环保型农机产品,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面临制造高端化的技术智能化的挑战。围绕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专业化,以及基于农业生产的作业、服务、信息等多方位支持的全程解决方案,迫切需要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等新技术的运用,结合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农机装备智能技术变革和全产业链的多元融合创新。
三是面临市场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围绕瞄准高端农业装备的高性、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技术难题,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抢占高端市场,保障产业。
三、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农机装备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对农机产品功能、性能、质量和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制定方案有利于加快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优良装备。
“十三五”时期,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将“智能农机装备”列入优先启动的重点科研专项,涉及支持农机11个支持方向49个项目,预计支持资金将达到20亿元。2016年度首批启动了包括农机作业信息感知与精细生产管控应用基础研究任务、智能农业动力机械研发任务、粮食作物智能收获技术装备研发任务、经济作物能收获与智能控制技术装备研发任务等4个支持方向19个项目。
二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增强国际竞争力,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要。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我国农机市场的火爆,引来国外农机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推销产品或建立独资或控股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凭借其可靠的产品质量,借力补贴获得较为丰厚的收入,同类产品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内资企业由于产品质量、经营管理水平等落后,与外资企业同场竞争处于劣势,急需政策扶持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整体能力提升,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中国制造历来具有性价比优势,特别是在发展中市场,通过发展行动,提升中国农机装备制造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四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实施战略,加快贯彻落实五中全会战略目标任务。要制定农机装备制造发展行动方案,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创新体制机制,从而推动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国产农机装备质量水平和供给能力,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农机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
(本文来源农机观察微信公众号,作者系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
- 13521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32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43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914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35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86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07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98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479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