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马牧王2400:能否成为颠覆传统的典型案例吗?
一、跨越“穗茎兼收”
收获机械的多功能化,是农业机械研发的技术发展方向,符合国际化潮流。为什么要开发“一机三用”的玉米机呢?因为业界都知道,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是玉米机研发绕不过的必答题。谁走在了前头,谁就赢得了未来。
秸秆不能烧了怎么办?于是乎还田机出现了,这也是最容易突破的办法。秸秆粉碎还田,可有效提高肥力。然而,土壤消化秸秆的量是有限的,过多会适得其反。饱和度是多少呢:有数据表明: 200-300公斤/亩正好,超过500公斤/亩可就“撑着”了。
接着,茎穗兼收出现了。这种机型是在穗收机上改进而成,由于卧式割台的局限性,实际收获的是果穗以下部分的秸秆,这部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适合于做燃料,作为饲料品质就差多了;而果穗以上部分秸秆,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大部分随着摘穗过程被抛弃在田间,不能不说是这种机型的遗憾。
不仅如此,由于卧式割台的局限性,只能在在还田机上加装秸秆回收装置,专业上叫做下切碎,秸秆中带土就不可避免。回收的秸秆不论是用于发电,还是做饲草料,其使用价值都会降低,不能不说是传统茎穗兼收机型的缺陷了。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带动饲草料产业快速发展。“镰刀弯”和黄淮海地区推广“粮改饲”“米改豆”种植模式,17个省区从2016年到2017年已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4000万亩,补贴资金由3亿增加到10亿,按照以养带种、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燕麦、甜高粱、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在此基础上,农业部推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用体系,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气爆、压块等处理技术,支持专业化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发展。
我国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链不断延伸,饲草料收获、打包、储藏的机械化需求快速增长。2016年以来,虽然农机市场持续低迷,但是,青贮收获机械市场一枝独秀。良好的市场前景,一批秸秆利用新技术应运而生,带动了企业在产品研发领域的投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二、“一机三用”之路
“一机三用”的研发路线,不是在现有茎穗兼收机型上的改进,实际上,是对传统的一次颠覆。
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延续存在,更会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于是,“卧式割台+前置切碎器回收机型”出现了。
其实,只要在卧式割台上修修补补,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因为存在的问题是现行技术路线天然带来的,如不改变产品结构就不可能有突破。九方泰禾另辟蹊径,采用了立式割台,实际是立式摘穗滚,对现有割台进行再造,从而实现了对现有技术路线的颠覆。于是,迪马牧王2400诞生了。
三、三种模式切换如同“变魔术”
既然是“一机三用”,当然就有三种作业模式,即:穗收、青贮、黄贮,每种模式都有一套作业流程。穗收,与传统果穗机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说到此,同时回到了用户另一个疑惑,为什么迪马牧王2400籽粒破碎率能够达到≥98%?答案就在这里,双通道,籽粒辊专门对果穗进行作业,秸秆不进入。
就如同汽车的高中低配一样,迪马牧王2400为用户制订了多种产品组合规划。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用户,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搭配。比如:收获型式,可选青贮型或黄贮型,使用地区,可选中原型(双搅龙输送)或东北型(橡胶带输送),配套动力,160、175、190、240四种马力可选。在销售政策上,迪马牧王2400更为灵活,用户的市场细分更为充分。
四、为什么迪马牧王2400能帮用户赚钱?
农民买个机子,就是家里的宝贝,都希望尽快收获成本,为家里赚钱。能不能赚钱?一看机子性能,二看机子的效率。
这个账算下来有点惊愕,是真的吗?账是明白账,就是说迪马牧王2400不到一年就回收成本。当然,实际中偶然因素很多,用户权当个参考吧。接近写完这篇稿子陷入深深的思考,乔布斯用尽一生告诉我们,细节决定创新,而迪马牧王2400所展现的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