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一个中国农民敢把土地流转做到1万垧!
试想下,一个拥有1万垧土地的中国农民,那是个怎样的农民?在东北,真就有这样一位农民,有龙头企业的收购托底,明年将把土地流转规模超1万垧。
还是看不懂?其实这是一场精准扶贫攻坚战正打响。
其一是土地流转也进入关键节点,未来一年土地流转或将有突破性进展。
规模化之后,能不能增产又增收?这是摆在土地流转之后的急切问题。借鉴美国现代农业保险体系,国内也在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现代农业保险体系,提升农业行业整体风险管控能力。
其二,这两年推进的“订单+保险+期货”,就是这个探索的结果,从生产端和销售端给了规模化种植户双重保障。目前,在国内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订单+保险+期货”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且一些企业已经走出了发展道路、找到了方法,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1、大规模土地流转时代来临,规模经营将成为主流
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土地流转进入关键节点,未来一年土地流转或将有突破性进展。
目前,耕地的确权基本完成,2018年农村土地的三项改革试点和土地法将修正完成。
耕地确权完成,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扫清了障碍。当土地大面积流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良种渗透率、农机使用率和农业生产技术都将迎来大幅提升,规模化经营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效率有望提高。
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承包土地进行了流转,土地流转面积从2007年的6400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4.71亿亩,涉及承包农户达百万计。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布局,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土地分割、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显然,种植业规模化进程有望加快。过去十年是中国养殖业规模化的进程,并诞生了温氏、牧原等大企业,土地流转将带动我国种植业规模化的加速,并有望诞生千亿市值的种植业龙头公司,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
2、临储政策退出,粮食价格波动加大
但是,随着土地的不断集中,农业经营的风险也在加大。
2016年,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下,取消了执行8年的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玉米现货价格随行就市,波动幅度大幅增加。
2016年,就在政策取消的当年秋收之后,长春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从2016年9月初的1720元/吨持续下跌至今年春节前的1160元/吨。短短7个月时间内,玉米收购价格就下跌了将近600元/吨。到春节后,玉米现货价格才逐步回升,至5月末回升至1410元/吨,整个期间价格波幅达43%。
显然,粮食价格的市场化定价后,没有了临储收购保障,农民直接面对价格的巨大起伏,不仅种粮收入不能保证,甚至投入的本金都收不回来。农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土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后,风险更加集中。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种粮收益无法保证,成为困扰种粮大户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