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纪昌:开着迪尔拖拉机“游”中国
记录一天挣近3万元
用农机的朋友都会说,进口机器确实好但就是价格太高,1台好几十万的机器对于普通农户是笔不小的投入。
老郑说2016年他的台约翰迪尔6J-1654型拖拉机运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好奇地问他机器的价格,听完之后反应都是“这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本呀?”而老郑只是笑笑,这其实要看能干多少活了。
而事实也力挺了老郑。他2016年以40元/亩的深松作业价格竞标得到订单,当年这台6J拖拉机单日作业面积达到813亩。而这一天下来,除去燃油费用,纯利达到了2.8万元。到了2017年,根据车载GPS记录,单日作业面积达到了840亩,单日纯利也接近3万元。
从事农机媒体这几年,记者也接触了不少类型的农机用户,大家的共同观点就是活儿不够干,所以挣不到钱。而老郑通过采取独到的管理模式缓解了部分压力。老郑的合作社采用计件作业,社员自己都可以算出工资。例如,一位机手在2018年1—8月就已经完成旋耕、深松、播种等总计3万亩左右的作业量。每年结账的时候机手用手机就能收钱,个人收入稳定而有保障!就是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整个合作社目前已有162名成员。
虽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人一辆车就可以挣钱,似乎很简单。其实合作社作业分工是很明确的,每台拖拉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拖拉机性能不,而是因为合作社精细化的管理,保证了所有机具都可以以效的方式被使用,而对机手而言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提供的都是作业方案,低、中、高总会有适合的。而且活干得好以后人家就会继续找你。”郑纪昌理事长介绍他的成功之道。忙得连午饭都没吃、凡事亲历亲为的他说到合作社,说到他的约翰迪尔拖拉机,说到他用约翰迪尔创造过的记录就忍不住地笑。“生活中就应该多多传播正能量的东西,这样才能过得更好。”这就是约翰迪尔和他的合作社给社员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用户发展的有力保障
老郑说,现在给机手开过约翰迪尔的车之后,他们自己都不想再换车了。在记者多年的采访经历中,有着这种想法的用户不在少数。老郑还说,现在开迪尔拖拉机的时候在驾驶室里打电话完全没有一点噪音,里面又都有空调,都是无级变速,踩离合器什么的也不用那么费劲,一天下来强度一点都不大。前一段时间还做了带ATU自动导航驾驶的试验,让驾驶员都手不扶方向盘,看着拖拉机带农具干活,这以后再干活就真的只是看看屏幕这么简单了。
一台好的设备交到客户手里到底能为其创造多少价值,这既反映了使用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着设备本身的性能和价值。从郑纪昌的经历不难看出,有了高性能的迪尔农机,再加上机手操作技术的娴熟、智能化系统的应用,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是用户收益化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