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份贯彻落实国发42号文件工作做法
高点定位强抓落实
奋力打造全程机械化升级版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开创”目标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国发42号文件和省政府实施意见为主线,锚定率先建成“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省,奋力打造全程机械化升级版。
一、补短板,着力提升粮食全程机械化。紧紧围绕确保粮食稳产保供,深入巩固提升耕种收机械化,加快补齐植保、秸秆处理、烘干仓储机械化短板。启动实施现代农机化转型升级工程,出台加快粮食烘干机械化意见,通过建立示范区和强化购机补贴、实行作业补贴,引导发展粮食短板机械近5万台套,其中烘干设备4000台套,推动全省粮食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5%以上。
二、推,着力拓展农机化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把机械化列入了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规划,并于2019年专门发文进一步部署推动。农机化与林牧渔业建立了协调机制,重要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督导。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拓展范围,推动了林牧渔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全省林牧渔业综合机械化率目前已接近40%。
三、育主体,着力推进农机化服务提档升级。实施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省财政共投入5200万元,对农机合作社机库棚和维修设施建设进行奖补。评选了“五有”农机合作社5000多家,创建了省部级示范社540家。推行“互联网+农机作业”、生产托管、“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全省农机合作社达8700多家,其中1/3以上开展了生产托管,60%以上开展了全程机械化服务,发挥了全程机械化主力军作用。
四、抓创新,着力增强农机化发展后劲活力。深入实施农机研发创新计划,围绕全程机械化急需机械装备,精准发力,联合攻关。目前已投入资金3.4亿元,设立研发项目275个,获专利620项,82%的研发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有效纾解了无机可用、无好机用困境。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开展实地验证,积极组织田间日、地头展活动,加快了全程机械化机具技术创新应用。
五、搞创建,着力培植农机化发展新亮点。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行动,省财政每年补助2000万元,目前已创建示范县67个,青岛创建为示范市。在此基础上,深化升级创建的模式和机制,启动了“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创建,制定了评价体系和办法,认定了批37个示范县,引领推动我省农业机械化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下一步,我们将扛牢农机化大省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巩固完善农机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二是选树一批农机化样板,三是加快发展畜牧业机械化,四是组织好关键农时机械化生产,展示农机化在“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中的突出成效,为农业稳产保供做出新贡献。
加快机械化信息化融合
助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加强政策创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推进机制,有力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一、建设智慧农场,探索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从2016年开始,省财政先后拿出9200万元,依托赵春江院士团队和19个省级产业技术体系的农机岗位专家,围绕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和收获等农机精准作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了“高速免耕精准播种+水肥一体化淋灌+精准施药”“遥感测肥+智能配肥+精准施肥”等系列技术模式,全力打造79个智慧农场,重点在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上推广应用,同时在棉花、马铃薯、花生、谷子等特色作物关键环节试验熟化,探索建立了一整套以智能化为主导、以精准作业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通过“物联网+”农机作业,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降低了用工成本,减少了水肥种药投入,每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
二、建设“一平台、一张网”,提升融合服务质量
坚持软硬件同步推进,谋划建设了省级农机智能化信息决策管理平台,实现了农机化统计、购置补贴、深松作业、秸秆综合利用、监理等方面数据的互联共享和采集分析智能化;推动搭建了高精度定位差分数据交换网,为无人驾驶、智能作业等提供精准定位。目前,全省1.1万台深松机已实现智能监测设备全覆盖。今年我省安排850万元在12个县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试点,对4152套智能监测终端和52个差分基站建设给予补贴,为全省大面积推广无人驾驶技术、实施精准作业创造了条件。
三、建设智能农机装备,构建智能化作业新格局
近年来,先后在43个县开展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程农机智能作业,集成应用卫星导航、农业专用传感器以及远程监控等技术,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亩次。未来3年,我们还将安排8600万元用于农机智能化建设、技术研发等重点工程,完成3万台大中型拖拉机、2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万台玉米收获机的智能装备安装,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发42号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农业新要求,以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为牵引,加强政策支持和典型示范,持续推进农机管理信息化、田间作业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服务网络化,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积极贡献。
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
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因耕地条件制约,农机化发展滞后。近年来,我们转变观念,率先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改地适机,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宜机化改造面积58万亩,的地块机器能穿梭自如、的目标作物机械操作逮及,水田亩均节本350元、旱地节本500元以上。农田宜机化改造助推了当地水稻、油菜、马铃薯等主要作物及柑橘、榨菜、花椒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潼南、渝北、永川等区县整村整乡连片改造,建成一批万亩级“宜机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示范基地,其中有的区县正向10万亩级台阶迈进,呈现全域宜机化改造的态势。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抓政策扶持。市政府把农田宜机化改造作为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推动农机化后发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出台系列推进措施。市级财政设立专项予以支持,已累计投入2.13亿元,同时还整合了一批涉农资金用于宜机化改造。2019年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今年市委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打造万亩级高标准农田整乡整村建设示范区,建设万亩级农田宜机化改造示范基地。市财政本年度安排农田宜机化改造专项资金1亿元。
二、抓制度创新。市级层面相继制定农田宜机化改造地方标准,出台先建后补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改造技术标准、建设机制和金融撬动等“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先建后补的建设机制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充分调动了基层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近5亿元,是财政投入的两倍以上。
三、抓技术集成。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有机质提升等工程和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连通地块、死角、并小为大、调整布局、贯通沟渠、培肥土壤等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改造,实现改造区耕作道与地块相通、地块互连互通、沟渠河道贯通和地块平整、地力提升的“三通一平一提升”目标。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一批可借鉴、可操作的改造模式,主要有地块互联互通、水平条田、水平梯田、缓坡旱地和梯台旱地等五大类型,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四、抓融合提升。在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过程中,坚持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休闲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突出抓好“四个一”,即匹配一套农机化技术、带动一批产业主体、培植一群加工企业和搭建一个招商平台,做好农机化“两全两高”和产业振兴后半篇文章。
五、抓法规保障。积极推动市人大修订《重庆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将国发42号文件明确的“农田宜机化改造”作为专章设置。修改后的条例已于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市、区县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在农田宜机化改造中的有关职责,规定在高标准农田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统筹开展宜机化改造,从扶持措施、投入渠道、改造标准和建设机制等方面为宜机化改造提供法制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用活用好新增耕地指标、支持区县申报地方债项目等进一步措施,加大农田宜机化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我市农机化向全程高质转型升级。
- 246812025第五届中国(江西)农业机械及农业科技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昌顺利召开
- 1359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093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3024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85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716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057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6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779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